[实用新型]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0499.2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2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尹保明;周大伟;刘启胜;包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保明;周大伟;刘启胜;包正良 |
主分类号: | C04B2/12 | 分类号: | C04B2/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3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机械 节能 石灰 | ||
1.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窑体(1)、圈梁(2)、框架柱(3)、外承重墙(5)、第一保温层(6)、内承重墙(7)、撑墙(8)、第二保温层(9)、耐火砖墙(10)、内窑罐(11)、环形烟道(12)、烟囱(14)、烟气除尘管道(15)、上窑圈(16)、加料机(17)、复合炉排(18)、出灰机(19)、料仓(20)、锁风器(21)、胶带机(22)、送风机(23)和粉尘除尘器(24),所述外窑体(1)、圈梁(2)和框架柱(3)为结合砌体,所述外承重墙(5)、内承重墙(7)和撑墙(8)为组合砌体,外窑体(1)与外承重墙(5)之间是空气层(4),外承重墙(5)与内承重墙(7)之间是第一保温层(6);所述耐火砖墙(10)为内窑罐(11)砌筑体,耐火砖墙(10)与内承重墙(7)之间是第二保温层(9);所述环形烟道(12)设置在内窑罐(11)上口周围,环形烟道(12)与内窑罐(11)及耐火砖墙(10)为结合体,烟道吸口(13)位于内窑罐(11)通向环形烟道(12)的圆周部位,环形烟道(12)通过烟道吸口(13)与内窑罐(11)内部相通;所述烟囱(14)位于环形烟道(12)汇集口上方,环形烟道(12)与烟囱(14)连通;所述烟气除尘管道(15)位于环形烟道(12)汇集口下方;所述上窑圈(16)装于内窑罐(11)上口边沿部位,加料机(17)位于内窑罐(11)上口上方,复合炉排(18)装在内窑罐(11)的下出口部位,出灰机(19)装在复合炉排(18)的底部,料仓(20)、锁风器(21)、胶带机(22)组合为一体装在出灰机(19)的底部,供风风管23装在复合炉排(18)的底部中心部位,粉尘除尘器(24)装在外窑体(1)的侧面平台上面,粉尘除尘器(24)的吸尘口连接吸尘管道,吸尘管道另一端连接吸尘罩,吸尘罩位于胶带机(22)上料口和卸料口上方,粉尘除尘器(24)的排尘口连接包装袋(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6)的保温材料为溶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窑罐(11)内腔的形状是两头细中间粗的花瓶形,内窑罐(11)内腔上部为正截圆弧曲线锥形,内窑罐(11)内腔下部为正截倒圆弧曲线锥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炉排包括元钢(18a)、钢板圈(18b)、风帽(18c)、无缝钢管(18d)和角钢,所述元钢(18a)与钢板圈(18b)焊成圆锥体炉排,所述风帽(18c)设置在圆锥体炉排的顶部;所述无缝钢管(18d)有多根,部分无缝钢管(18d)的上端与钢板圈(18b)焊接,另一部分无缝钢管(18d)的上端与角钢焊接,角钢焊接在钢板圈(18b)上,所有无缝钢管(18d)的下端与工字钢焊接,构成屋脊状炉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承重墙(7)外壁下部为圆柱形,内承重墙(7)内壁下部与耐火砖墙(10)外壁下部紧密结合;所述内承重墙(7)外壁上部和耐火砖墙(10)外壁上部均为正截圆弧曲线锥形,内承重墙(7)外壁上部与耐火砖墙(10)外壁上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中填充有珍珠岩,形成第二保温层(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烧蓄热机械节能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窑罐(11)内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的预热区(A)、中部的煅烧区(B)和下部的冷却区(C),所述预热区(A)的内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扩大,所述冷却区(C)的内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保明;周大伟;刘启胜;包正良,未经尹保明;周大伟;刘启胜;包正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4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