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铁笼装集装箱用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9945.8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3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海;王晓红;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蓬莱金龙不锈钢管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2656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铁笼 集装箱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铁笼装集装箱用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大批量的不锈钢管的转运,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式铁笼包装,之后装入集装箱中进行运输。但是,集装箱横截面尺寸与铁笼的横截面尺寸相差很少,上下、左右活动空间均只有60~80mm。由于距离太小,导致其无法用吊具进行装卸作业,而铁笼要求装入长度达12米多的集装箱内部。每个铁笼在装满货后重量是570KG,叉车又无法进入集装箱内部,手动液压升降叉车装入第一层铁笼勉强可以,但第二层装入作业根本无法解决。所以,制作一种用于装、卸钢管于集装箱内的装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尺寸符合要求并且能够进入集装箱内装卸钢管的钢管铁笼装集装箱用台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铁笼装集装箱用台车,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行走轮;所述每个行走轮对应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底板的底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行走轮;底板的上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均匀排列的支撑柱;所述所有的支撑柱的顶端均在一个平面上,并且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板、支撑柱和顶板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行走轮通过轮轴活动安装在底板的底端面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支撑柱上的手动连杆,手动连杆传动连接轮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行走轮为凸轮,凸轮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轮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行走轮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定位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在底板上设置有凸轮,凸轮上设置有凸轮槽,而且在支撑柱上设置有手动连杆,手动连杆传动连接凸轮上的轮轴,可以利用手动连杆控制凸轮的升降。本实用新型需要配合简易的钢轨,就可以实现行进,同时利用手动连杆控制整个支架的升降。这样在升起时可以运输钢管铁笼,并且可以方便的进出集装箱。落下时支架与钢管铁笼完全脱离,可顺利的进出到钢管铁笼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尺寸符合要求,能够进入到集装箱内装卸钢管。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支撑柱;3-手动连杆;4-底板;5-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铁笼装集装箱用台车,所述支架,支架的底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行走轮,所述每个行走轮对应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底板4,底板4的底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行走轮。底板4的上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均匀排列的支撑柱2,所有的支撑柱2的顶端均在一个平面上,并且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在这里,顶板、底板 都可以是面板,还可以是钢管等排列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支撑柱和顶板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通过轮轴活动安装在底板4的底端面上,并且升降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支撑柱上的手动连杆3,手动连杆3传动连接轮轴。
其中,所述行走轮为凸轮,凸轮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轮槽。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的与简易钢轨进行配合,实现运输。
为了保证安全,预防凸轮转动,所述行走轮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定位销。
底板上设置有凸轮,凸轮上设置有凸轮槽,而且在支撑柱上设置有手动连杆,手动连杆传动连接凸轮上的轮轴,可以利用手动连杆控制凸轮的升降。本实用新型需要配合简易的钢轨,就可以实现行进,同时利用手动连杆控制整个支架的升降。这样在升起时可以运输钢管铁笼,并且可以方便的进出集装箱。落下时支架与钢管铁笼完全脱离,可顺利的进出到钢管铁笼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尺寸符合要求,能够进入到集装箱内装卸钢管。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蓬莱金龙不锈钢管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蓬莱金龙不锈钢管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99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