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波导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8713.0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4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燕;黄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鑫燕 |
主分类号: | G02B6/122 | 分类号: | G02B6/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波导芯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光波导芯片采用光刻技术,实现通过光波导技术把一束光或两束光均匀地分成多路光。光波导芯片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光波导芯片一般包括:基片、沉积于基片上的波导芯层、沉积于波导芯层上的上包层以及蚀刻于波导芯层内的光路。
现有技术中,人们已经发现了光学漩涡,其中的光线可以向左或向右扭转,以螺旋线的方式,就像漩涡或龙卷风,在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光束中传播。漩涡光线可以具有不同的扭转度,因此,与以前沿直线传播,只能传输一路数据相比,光学漩涡就可以利用不同扭转度来同时传输很多不同路的数据,增加光学通信线路的容量。
现有技术一般用各种光学元件,如柱状透镜、某些特殊波片等来产生漩涡光束,但是对于很多应用,特别是很小区域内需要大量漩涡光束的情况下,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波导芯片,能够产生大量漩涡光束,使用更为方便,且比传统的光学器件体积更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波导芯片,包括:
在芯片上集成设置多个纳米尺度的光发射器,各个发射器件排列成圆形,且按设定距离排列,通过光波导互联,构成复杂阵列,其中各个光发射器发射一个不同扭转度的光束。
优选的,所述光波导芯片为硅基光波导芯片。
优选的,所述光波导芯片的半径为4微米。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波导芯片,在芯片上集成设置多个纳米尺度的光发射器,能够产生大量漩涡光束,使用更为方便,且比传统的光学器件体积更小,使得人们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制作光漩涡器件芯片,从而开发出原来不可能实现的许多全新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1为芯片,101-108为光发射器,图中只是以8个举例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光波导芯片,包括:
在芯片上集成设置多个纳米尺度的光发射器,各个发射器件排列成圆形,且按设定距离排列,通过光波导互联,构成复杂阵列,其中各个光发射器发射一个不同扭转度的光束。
优选的,所述光波导芯片为硅基光波导芯片。
优选的,所述光波导芯片的半径为3 微米至4微米之间。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波导芯片,在芯片上集成设置多个纳米尺度的光发射器,能够产生大量漩涡光束,使用更为方便,且比传统的光学器件体积更小,使得人们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制作光漩涡器件芯片,从而开发出原来不可能实现的许多全新应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鑫燕,未经黄鑫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8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