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绞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302.4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2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飞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绞线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中有一种互感器件,就是将四根不同颜色的漆包线绞合在一起,两端留有不同长度的引线,并绕在小磁环上。例如一种互感器件,用四根不同颜色的漆包线,绞合成长度为75mm,绞合圈数为48-54圈,两端分别留有12mm、8mm两种不同长度的引线。然后绕在外径10mm、内径6mm的小磁环上。但这种器件基本上靠手工制作,工艺要求高、制作繁琐、劳动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绞线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绞线机,包括放线盘和分线切线盘;所述放线盘包括: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上分别固定第一轱辘、第二轱辘、第三轱辘和第四轱辘,所述第一圆盘中部还设置摇把;所述分线切线盘包括:第二圆盘和切割线刀,第二圆盘固定在支架的中间;所述放线盘和所述分线切线盘之间通过传动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绞线机,所述第一圆盘对称的两端开设缺口,每个所述缺口用支架、轴固定两个轱辘。
本实用新型的绞线机,所述第一圆盘上还设置弹性摩擦片以固定轱辘。
本实用新型的绞线机,所述支架为U型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绞线机,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向里凸出的挡片。
本实用新型的绞线机,所述支架上设有防倒转齿。
本实用新型的绞线机,所述切割线刀包括至少两个。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不同的漆包线轱辘放置在放线盘上,并通过转动摇把,实现漆包线的绞合;并在切线盘上完成分线、切线。以实现绞线、割线,半自动生产, 达到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力,而且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绞线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绞线机放线盘圆盘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绞线机分线切线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绞线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绞线机包括:放线盘10和分线切线盘20,放线盘10和分线切线盘20之间通过传动轴30相连。
结合图2,放线盘10包括:根据漆包线轱辘的大小,制作的一个第一圆盘101,在第一圆盘101对称的两端开设可同时放下两个漆包线轱辘的缺口,每个缺口用支架102、轴103固定两个可转动的不同颜色的漆包线轱辘,即一个缺口上固定第一轱辘HG1和第二轱辘HG2,另一缺口上固定第三轱辘HG3和第四轱辘HG4。第一圆盘101上还设置弹性摩擦片104以固定漆包线,从而防止漆包线在轱辘上移动,第一圆盘101中部设置摇把105,并且可在摇把105上前后调节绞合线圈数与绞合线长度之比,即向图1的S方向调节,绞合线圈数与绞合线长度成反比,即圈数越多,绞合线越短,也可以向图1的N方向调节,绞合线圈数与绞合线长度成正比,即圈数越多,绞合线越长。
调节放线盘的N、S方向使可以使放线盘旋转50圈左右,绞合线长度正好为75mm长。
分线切线盘20包括:第二圆盘201和切割线刀,第二圆盘201固定安装在一个U型支架202的中间,并设置切割线刀,在U型支架202的一侧距分线切线盘20安装轴中心线正下方45.5mm处(即分线切线盘的半径)设有向里凸出的挡片203,其作用是当切割线刀经过时,推压切割线刀,切断漆包线S。U型支架202上设有防倒转齿204。
分线切线盘20可以根据产品工艺要求来确定,即绞合线的长度确定分线盘周长,切割线刀的刀口位置是根据引线长度来确定。
具体的,参见图3,首先要确定分线切线盘20的周长,本实用新型以长75mm,绞合48-54圈,两端分别留有12mm、8mm长度引线的绞合线为例,即(75mm+12mm+8mm)×3=285mm,式中75mm为绞合线长度,12mm、8mm分别为绞合线两端预留引线长度,3为圆盘101一周3等分,可切割3条绞合线。即分线切线盘20周长为285mm,其直径为285÷3.14=91mm,圆盘厚度在 10mm左右,在圆盘外圆3等分设有3个底宽20mm,上宽13mm,高8mm,底厚10mm,上厚3mm的梯形分线头A、B、C,边缘打磨成圆角。在每个分线头两侧安装有切割线刀a1、a2、a3。切割线刀的刀口距分线头左底边为12mm,另一面距分线头左底边为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飞,未经孙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