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256.2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铭锋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6;H05B3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发光二极管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发光二极管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可通过其接收的直流电压的不同,而可产生不同亮度的亮光。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见的灯具中,最为常见的则是日光灯管,将利用不同的日光灯管的亮管数的组合来选择亮度(因为日光灯管无法调光,只能有亮、灭两种状态),但采取此种方法又将会造成照明亮均匀的现象,且此种组合方式会因灯具所能支持的灯管数而有所限制。另外,日光灯管是以交流电驱动发光,而容易有闪烁的情形发生,而容易造成使用者眼睛疲劳,更有甚者将影响使用者的视力。
而在现今日益重视环保、能源转换率的情况下,由于发光二极管相比于日光灯管有较好的电光转换的效率,且发光二极管是利用直流电驱动发光,而不会有闪烁影响视力的情形发生。因此,在照明系统的应用上,发光二极管灯具已有渐渐地取代日光灯管的趋势。而目前发光二极管灯具的设计重点,都在于如何能在输入电压变化时,能稳定驱动发光二极管并使其亮度不变。因此,如何使得发光二极管灯具能在直流系统上具有调光的功能,实为现今各业者苦思攻关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应用于直流系统上,且因应电压的不同,而可改变其产生的亮光的亮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用以接收一直流电源的电能后产生亮光,且包含有一主体、一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一发光二极管组;其中,该主体呈空心,且该主体包含有一导电部,以导体制成,并与该直流电源连接;该直流/直流转换器设置于该主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与该主体的导电部电性连接,以通过该导电部接收该至少一直流电源的电能,并依据该直流电源的电能的电压,转换输出一对应的电流;该发光二极管组设置于该主体,且与该直流/直流转换器电性连接,用以接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的电流,并依据该电流产生对应亮度的亮光。
其中,该直流电源具有一正电线路以及一负电线路;该导电部具有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而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之间呈断路,且该第一端子与该正电线路连接,而该第二端子与该负电线路连接;该直流/直流转换器与该二端子连接。
其中,该直流电源具有一第一正电线路、一第二正电线路以及一负电线路,且该第一正电线路与该负电线路之间具有一第一电压,而该第二正电线路与该负电线路之间具有一第二电压;该导电部具有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以及一第三端子,而该等端子之间呈断路,且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一正电线路连接,该第二端子与该负电线路连接,而该第三端子与该第二正电线路连接;该直流/直流转换器与该等端子连接,并依据该第一电压转换输出一对应的第一电流,以及依据该第二电压转换输出一对应的第二电流;该发光二极管组包含有一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且该第一发光二极管接收该第一电流,而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则接收该第二电流。
其中,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光色不同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色。
其中,该主体还包含有一遮罩,且该遮罩至少其中一部分可透光,且该发光二极管组设置于该遮罩中。
其中,该主体还包含有一透明镜片,设置于该遮罩上,且遮蔽该遮罩可透过的部分。
其中,该正电线路以及该负电线路分别具有一金属制的轨道;该导电部的该等端子为一钩状金属片,且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轨道中。
其中,该第一正电线路、该第二正电线路以及该负电线路分别具有一金属制的轨道;该导电部的该等端子为一钩状金属片,且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轨道中。
其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的电流正比于该直流电源的电能的电压。
借此,通过上述的电路及结构的设计,便可将该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应用于直流系统上,且因应接收的电压的不同,而可改变其产生的亮光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主体;
11-第一端子; 12-第二端子;
20-遮罩;
22-开口;
25-透明镜片;
30-直流/直流转换器;
40-发光二极管组;
100-直流电源;
101、102-轨道;
50-主体;
51-第一端子; 52-第二端子; 53-第三端子;
60-遮罩;
65-透明镜片;
70-直流/直流转换器;
80-发光二极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铭锋,未经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铭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腹环形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