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244.6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书兵;毛伟;宋斌华;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C1/41 | 分类号: | E04C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壁型 复合 烧结 页岩 空心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
背景技术
烧结页岩空心砌块是以天然无机硅酸盐材料页岩和石英尾矿砂为主要原料,经高真空挤压成型和天然气高温(930℃以上)焙烧而成的一种非粘土类、高孔洞率的新型墙体材料。该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抗压、保温、隔热、隔声、抗裂等性能,可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内外非承重墙的新建、扩建及改建。然而,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升,提高传统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的热工性能,已迫在眉睫。
普通页岩砖保温性能差,如用于自保温体系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增设保温层,且因砖体外壁薄,锚固可靠性差,用于外保温时无法满足标准对锚固的要求,施工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该砌块的当量导热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可用于墙体自保温体系并且锚固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包括砌块体,所述砌块体内分布有孔洞,所述孔洞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孔洞贯通砌块体的两个端面;在砌块体的端面上,所述孔洞沿砌块体厚度方向成排排列,同排孔洞之间均匀间隔,相邻两排孔洞之间交错布置;所述砌块体内还设有一个填充孔,所述填充孔内填充有保温浆料,所述填充孔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填充孔贯通砌块体的两个端面,所述填充孔紧靠砌块体一个侧面设置,所述填充孔紧靠砌块体的侧壁及与之相对的侧壁厚度不小于25 mm;
进一步,所述填充孔紧靠砌块体的侧壁及与之相对的侧壁厚度为25mm;
进一步,所述孔洞的数量为25个,排列为7排,3个孔洞一排与4个孔洞一排交错布置;
进一步,所述保温浆料为泡沫混凝土或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填充厚度为35 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孔形及孔洞分布,并设置填充保温浆料的填充孔,同时增加填充孔紧靠砌块体的侧壁及与之相对的侧壁的厚度,得到了一种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经计算,当砌块孔内填充材料为泡沫混凝土时,砌块当量导热系数λeq= 0.225 W/(m·K),当填充材料为聚氨酯硬泡沫塑料时,砌块当量导热系数λeq= 0.195 W/(m·K),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可用于墙体自保温体系,另外在砌筑时贯通孔朝上,其强度等级可达到MU5,同时增厚的砌块体侧壁锚固可靠性大为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包括砌块体1,所述砌块体内分布有孔洞2,所述孔洞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孔洞贯通砌块体的两个端面;在砌块体的端面上,所述孔洞沿砌块体厚度方向成排排列,同排孔洞之间均匀间隔,相邻两排孔洞之间交错布置;所述砌块体内还设有一个填充孔3,所述填充孔内填充有保温浆料,所述填充孔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填充孔贯通砌块体的两个端面,所述填充孔紧靠砌块体一个侧面设置,所述填充孔紧靠砌块体的侧壁及与之相对的侧壁1a厚度为25 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的数量为25个,排列为7排,3个孔洞一排与4个孔洞一排交错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浆料为泡沫混凝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聚氨酯硬泡沫塑料或者发泡水泥浆料等传统和新型保温浆料,填充厚度为35 mm。
对本实用新型的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进行轴压强度ANSYS分析,ANSYS分析得到主应力值和抗压强度如表1所示。
表1 主应力值和抗压强度值模拟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未经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