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热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239.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3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岭;黄文斐;刘方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岭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5B3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冷凝器 及其 热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型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冷、热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热源装置,解决了蒸发式冷凝器在冬季不能作为蒸发器为系统提供充足热源问题的同时,解决了蒸发式冷凝器在夏季炎热、潮湿环境条件下冷凝压力过高。
背景技术
在冷暖两用型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冷、热源通常采用地源和空气源两种,地源热泵空调采用水冷式换热器,空气源热泵空调采用风冷式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分为水源热泵空调和地温热泵空调两种,水源热泵空调是打井取水,利用地下水的循环作为热泵空调的冷、热源,地温热泵空调是通过地下埋管,利用地温冷却或者加热循环水作为热泵空调的冷、热源,虽然地源空调运行费用低,但是打井费用和埋管费用昂贵,且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污垢问题难以解决;空气源热泵空调则是利用环境空气作为热泵空调的冷、热源,虽然初始投资费用较低,但空气源热泵空调在夏季制冷过程中能耗非常高,且冬季制热过程中由于翅片间距太小,换热器结霜、结冰严重,严重地影响了空气源热泵空调在冬季制热的效果。
蒸发式冷凝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具有非常显著的节能效果,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其运行费用与地源空调相当,远远低于空气源空调,其初始投资费用低于空气源空调,远远低于地源空调,且不存在维护、保养困难等问题。但是,由于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换热方式、结构等特殊性的原因,无法作为热源满足为冬季制热提供的热量的需要,因此,如果能够解决蒸发式冷凝器的这些问题,使之在冬季能够作为蒸发器应用于热泵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热源装置为热泵空调系统提供充足的热量,那么对于整个空调领域产品的转型、升级、节能都将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克服蒸发式冷凝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突破了技术瓶颈,提出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热源装置,打破了蒸发式冷凝器在应用上的局限性,使之这一节能产品覆盖整个空调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热源装置,在蒸发式冷凝器内部设置热源换热器,通过管路将热源换热器与其它换热器连接起来,并通过电磁阀转换、控制其运行与停止,从根本上解决了蒸发式冷凝器在冬季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换热面积不足、冷热转换无法实现、连续回油困难等技术问题,使之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能够从环境空气中吸收充足的热量满足采暖的需要,作为冷凝器使用时能够解决炎热、高湿环境条件下,冷凝压力过高的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为了解决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热源装置,包括:
一分为上下两段箱体,由框架和护板组成,下段箱体的底部为冷却水集水箱、中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上部为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管路上设有电磁阀,冷却水喷淋装置置于该换热器的顶部;
一上段箱体的内部,置于冷却水喷淋装置的上部,设有第二换热器(即热源换热器),用于装置在冬季制热工况作为蒸发器运行时,弥补第一换热器换热面积的不足,以保证冬季制热工况下装置具有充足的蒸发面积,使之能够从进入装置内的空气中吸收充分的热量,为系统提供充足的热源,第二换热器进口管路上设有电磁阀,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在一起,挡水板置于第二换热器与冷却水喷淋装置之间,风机置于上箱体的顶部;
一集水箱设有自动补水装置,冷却水泵置于集水箱的一侧,通过水泵吸入管与集水箱相连接,水泵的出水管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接。
有利的是,该装置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在夏季极端炎热、高湿气候下投入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冷凝压力过高,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冷却水飘逸,有利于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由两个热源换热器组成的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热源装置,包括:
一分为上下两段箱体,由框架和护板组成,下段箱体的底部为冷却水集水箱、中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上部为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管路上设有电磁阀,冷却水喷淋装置置于该换热器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岭,未经刘玉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