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反评价装置液体输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8087.9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3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文;徐国星;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铭泰仪器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0 | 分类号: | G01N3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装置 液体 输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微反评价装置液体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固定床微反评价装置是一个自动化系统,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温常压下对催化剂的评价,其配备的高压/常压供气系统、高压/常压供液系统的管线路数可以按照不同要求进行配置。实验时,将一定量的催化剂放置在反应器内,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输入原料混合气,利用混合气和催化剂的反应结果,对催化剂性能进行长时间连续的测试,从而为催化剂的选型和生产奠定基础。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为使原料液体汽化后进入反应器参与反应,在输送管道上必须包扎加热带,由于输送管道长,不但费时费力能耗高,而且汽化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催化剂性能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微反评价装置液体输送结构,采用该输送结构后具有既能有效确保原料液体汽化,又无需在输送管道上包扎加热带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这种微反评价装置液体输送结构,包括输送管道,以及串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的一只液体泵,其要点是:在所述输送管道上还串接了一只汽化器。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的汽化器具有一筒体,在筒体内腔中设有回转式内腔管道,所述内腔管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气管的连接端伸出所述筒体的端盖与所述输送管道相连通;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包有加热片。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固定床微反评价装置向反应器输送汽化气,需要在较长输送管道上包扎加热带,因而存在费时费力能耗高,而且汽化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催化剂测试数据准确性的问题,在输送管道上串接一只结构简单的汽化器后,使原料液体汽化后形成汽化气,再与其它原料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参与反应。实践证明,这种输送结构能有效确保原料液体的汽化,使催化剂性能测试数据准确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为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筒体1,筒体内腔2,进液管6,内腔管道4,加热片5,出气管3,液体泵7,输送管道8,输送管道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汽化器串接在带有液体泵7的输送管道8和9之间,且应当靠近输送管道的未端设置,这样可减少从汽化器出来后的输送管道的保温包扎长度。汽化器的筒体1呈圆筒状,其筒体内腔2中轴向设置回转式的内腔管道4,该内腔管道4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管6和出气管3,它们的连接端穿过筒体1的两端盖伸出壁外,与输送管道8和9相连通,在筒体1的周向外壁上包有加热片5。
本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根据本实施例作出的简单变形设计,都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铭泰仪器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铭泰仪器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8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