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管道制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2556.8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晶 |
主分类号: | F16L59/04 | 分类号: | F16L5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519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管道 制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管道制作装置。
现有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通常都结构复杂,体积、重量较大,造价高,不适合在管道现场施工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操作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包括包覆圆筒,包覆圆筒由半圆弧形的上、下壳体拼接构成,包覆圆筒的轴线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所述上壳体右侧的顶端设有进料口,包覆圆筒的内侧壁与压料筒的外侧壁相配合,压料筒由2个半圆弧形的筒体拼接构成,压料筒的内侧壁与被包覆管路的外侧壁相配合,所述包覆圆筒上设有用于将上、下壳体拼接固定在一起构成圆筒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其中所述上、下壳体的左端侧壁上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固定装置为多个便于拆装的管箍。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其中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其中所述上壳体右侧的进料口处设有进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其中所述上壳体右侧的进料口处设有进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在使用时,用上壳体和下壳体2扣住管路,并使管路位于由半圆弧形的上、下壳体拼接构成的包覆圆筒的轴线上,然后利用固定装置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在一起,再将一定数量的颗粒状的保温材料从进料口处投入到包覆圆筒的空腔内,然后将个半圆弧形的筒体组合安装到管路上,并让压料筒的一端从包覆圆筒的右端插入到包覆圆筒的空腔中,然后利用加压装置对压料筒的另一端施压,令其压紧包覆圆筒的空腔中的颗粒状的保温材料,压紧包覆圆筒的空腔中的保温材料后,再将下一批保温材料投入,一次一次分批压入包覆圆筒,形成紧密的颗粒接触,进而在管道表面形成一个半圆形的保温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操作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所制作保温管道生产成本低,能耗少,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可以极大地阻断热传导,实现建筑的保温节能,保温效果非常突出,并可将天然无机矿物材料制备成为高效环保保温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道制作装置,包括包覆圆筒,包覆圆筒由半圆弧形的上、下壳体1、2拼接构成,包覆圆筒的轴线位于左右水平方向,上壳体1右侧的顶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进料斗3。包覆圆筒的内侧壁与压料筒4的外侧壁相配合,压料筒4由2个半圆弧形的筒体拼接构成,压料筒4的内侧壁与被包覆管路6的外侧壁相配合,包覆圆筒上设有用于将上、下壳体1、2拼接固定在一起构成圆筒的固定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上述上、下壳体1、2的左端侧壁上设有多个排气孔5,排气孔5的直径为1‑5mm,固定装置为多个便于拆装的管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晶,未经张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2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