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双层防粘连疝修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9949.3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佩华;王颖初;郯志清;陈南梁;王文祖;杨庆;沈新元;唐燕;林祎晨;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2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双层 粘连 修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疝修补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双层防粘连疝修补片。
背景技术
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平均每年有5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疝气,其中腹外疝最常见,又尤以腹股沟疝多见,约占腹外疝的90%~95%。疝气通常不能自愈,需通过疝修补术才能治愈。疝修补术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传统的疝修补术是组织对组织疝修补技术,但由于该种方法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长,疼痛感大,复发率高,已经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由Lichtenstein在1989年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该方法是用假体材料取代局部组织缺损,符合正常生理解剖,无缝合张力,手术损伤小,患者术后不必限制体力活动、恢复快、疼痛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疝复发率低。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为单一材料补片,使用较多的材料有聚丙烯(PP)、聚酯(PET)、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PVDF分子式为-(C2H2F2)n-,分子链间排列紧密,有较强的氢键,含氧指数为46%,不燃,结晶度65%~78%,密度为1.17~1.79g/cm3,熔点为172℃,热变形温度112~145℃。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早期应用于手术缝合线上。研究表明PVDF的生物相容性好,炎症产生少,不易发生粘连;稳定性好,长期植入不会发生应力断裂,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强力下降,抗收缩能力好;断裂伸长较大,机械性能与PP相近;比PP纤维柔软,且抗弯刚度不会随着时间增大;操作性能和摩擦性能好,易于打结。此后,德国亚琛科技大学的Klinge等人将它应用于疝修补片上,并证实了该种材料补片的优越性。P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疝修补片材料。它的特点是:力学性能与化学稳定性好,弯曲刚度大,能适应大部分的补片结构;但它的弯曲刚度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导致补片较硬,易造成患者异物感明显;此外聚丙烯的强力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下降;再有它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对内脏的侵蚀作用明显,易产生炎症,粘连严重。
由于材料和结构的单一性很难既保障补片与腹壁有较好的融合,又能减少补片与内脏的粘连。复合结构补片正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它结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特性,规避了单种材料的缺陷,采用特定的结构,能够使补片呈现双层效应,使补片双面满足不同的 生理需求。补片的复合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通过交织复合,另一种通过粘合剂复合。由于粘合剂容易使得补片重量及厚度增加,容易脱落,同时对粘合剂的性能要求较高,所以目前所需的疝修补片就是采用交织结构形成双层效应的复合补片,既能较好地与腹壁融合,又能有效地防止粘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双层防粘连疝修补片,该疝修补片生物相容性好,炎症产生少,不易发生粘连,稳定性好,长期植入不会发生应力断裂,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强力下降,抗收缩能力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双层防粘连疝修补片,所述疝修补片的结构为由聚偏二氟乙烯单丝和聚丙烯单丝编织成的三针经缎组织与缺垫组织(即双梳经编组织)交替的复合层结构(即双层结构)。
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单丝的直径范围为0.10~0.20mm。
所述聚丙烯单丝的直径范围为0.10~0.20mm。
所述疝修补片的厚度为0.7~0.9mm。
所述疝修补片的横向密度为20~30个线圈/5cm;纵向密度为40~60个线圈/5cm。
材料选用:医用级聚偏二氟乙烯(PVDF)单丝和聚丙烯(PP)单丝,断裂强力分别为900~1300cN和1000~1200cN,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4%~31%和21%~31%,直径范围为0.10~0.20mm。
定型工艺:定型温度:120~140℃;定型时间:6~10min。
所述用于医用双层防粘连疝修补片的力学性能:
横向断裂强力:180~220N;横向断裂伸长率:90~110%;
纵向断裂强力:280~300N;纵向断裂伸长率:45~55%;
横向拉脱强力:40~50N;纵向拉脱强力:30~35N;
顶破强力:410~440N;
横向弯曲刚度:0.3~0.5cN·cm;纵向弯曲刚度:1.6~1.9cN·cm。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9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