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煎烤专用智能中餐烹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9923.9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8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杭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杭生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智能 中餐 烹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炊具,特别涉及一种煎烤专用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中餐菜肴的制作方法一直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它使各种食材的口感味道都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但是中餐菜肴的烹饪技法是很难掌握的,即使同一道菜由于烹调技法、动态火候的差异,制作出的菜品口味会有较大差别。中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主要包括:煎、炒、烹、炸、煮、炖、焖、煸和拌等20多种方法。其烹饪过程是根据所选用不同的烹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组合的烹饪方法进行烹饪来完成。完成每次烹饪过程,根据所选用不同的烹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组合的烹饪方法烹饪。由于放入不同的食材或者相同食材不同的量,热量传导的速度不一样,需要厨师根据经验调节火候、移动锅与炉火距离来控制加热,因此掌握动态火候控制即动态温度控制是烹饪的关键,也是中餐烹饪的难点。因此控制火候,也就是温度,是控制采用不同烹饪方法的关键。同时作为热量传递的中间介质,对于加热食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烹饪时存在较多干扰偏差的上的难题,依然没有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法,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基本无法实现小份额的一菜一做,无法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菜肴调整。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64436A,公开日2001年1月12日,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烹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每一款菜肴对应于一个名称编码称为菜肴编码;根据菜肴要求,调试出称为专家烹调数据库的烹调程序;由输入装置读入菜肴程序编码;将该菜肴所需配菜、配料装入投放装置;中央控制装置根据读入的菜肴编码,运行对应的烹调程序,启动并控制烹调装置等自动完成菜肴的烹调。此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智能烹饪,但是,对于很多烹饪时存在较多干扰偏差的上的难题,依然没有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法,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基本无法实现小份额的一菜一做,无法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菜肴调整。例如:
食材烹饪时起始温度的偏差,如配制的原材料和调料由于储藏环境与烹饪环境不同,在起始烹饪时,存在一定的温度偏差。锅体温度偏差,即由于锅存放环境不同,而致使锅在烹饪起始时锅体温度也不同。季节性环境温度差异主要原因是随着季节变化室内温度也随之变化。设备启动起始温度以及散热系数、炉具和锅具等在不同季节的室温环境温度影响下,存在着温度偏差。汤料粘稠度偏差,粘稠度影响到导热系数,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锅盖密封程度的偏差造成锅内含水量的变化,密封程度关系到散热系数,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菜肴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主要是食材投入量的偏差引起的热量需求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锅具本身存在加工工艺的偏差,热量产生速度及传导偏差,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加热设备自身功率偏差,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差异导致输出功率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加热设备老化也会导致的输出功率偏差。工作电压、电流的偏差反映为加热设备的功率偏差,设备输出功率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这些诸多的偏差都会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也就无法进行商业应用的问题。同时此技术方案还存在单机造价较高,场地利用率也较差,而且根本无法进入家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对应水油混合时,多种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进行烹饪,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简单的煎炒步骤,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也只能做到类似烘烤炸等效果,无法达到真正的煎炒效果同时,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容易引起就餐者的不适,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也无法进行商业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标准,适合实现中餐包括煎炒烹炸在内各种烹饪手段,且投资小易实现的煎烤专用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杭生,未经张杭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99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