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前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2592.6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1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剑波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9/00;F21V17/00;F21V13/04;F21W101/02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陈瑞华 |
地址: | 51097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 车前 大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大灯。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的前大灯普遍使用普通光源的单个灯泡两组灯丝的方式,通过同一发光点由不同的灯丝所发出灯光而产生远光和近光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1、耗电量大;2、抗震性能低、需经常维护、使用寿命短;3、体积大、色纯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耗电量低、抗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摩托车前大灯。本实用新型在灯罩1内由四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构成。在竖直方向的上下端分别有发光二极管灯2和发光二极管灯3,在水平方向的左右侧分别有发光二极管灯4和发光二极管灯5。在竖直方向下端的发光二极管灯3的反光碗6中有一稍微向下倾斜的折射板7。竖直方向上端的发光二极管灯2与水平方向左右两侧的发光二极管灯4和发光二极管灯5的结构是相同的,在发光二极管灯2、4、5的面罩的中心部位分别有一凸透镜8、9、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抗震性能和可靠性强;2、耗电量少、色纯度高;3、使用寿命长,维护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灯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在灯罩1内由上下左右四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构成,每个发光二极管灯的光源均采用发光二极管灯珠。本实用新型的远光效果是由四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同时发光而产生。竖直方向上端的发光二极管灯2所发出的灯光,通过发光二极管灯2的反光碗反射后变成平行光线,而穿过发光二极管灯2的面罩的凸透镜8的平行光线,在凸透镜8作用下使平行光线聚焦。同理,在水平方向左右两侧的发光二极管灯4、5所发出的灯光,通过反光碗后变成平行光线,在凸透镜9、10作用下,使穿过凸透镜9、10的平行光线聚焦。而竖直方向上端的发光二极管灯2以及水平方向左右两侧的发光二极管灯4和发光二极管灯5发出的光相互重叠,在到达中心点时达到最大光照度。在竖直方向下端的发光二极管灯3所发出的灯光,通过反光碗6和稍微向下倾斜的折射板7的作用下,向上的平行光线被反射和被折射向下,使发光二极管灯3所发出的灯光形成下压的平行光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光二极管灯2、4、5分别发出的光相互重叠后在到达中心点时达到的最大光照度及发光二极管灯3所发出的形成下压的平行光线共同作用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达到远光的效果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近光效果则由竖直方向下端的发光二极管灯3单独工作时产生,由于发光二极管灯3在反光碗6和稍微向下倾斜的折射板7的作用下,向上的平行光线被反射和被折射向下,并形成下压的平行光线,因而没有射向高端的平行光线,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达到近光的效果和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剑波,未经杨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2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在电子人体秤上的炫灯结构
- 下一篇:封闭式胶封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