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晶带材切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3226.4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9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辉;高仪隆;高树新;赵起振;吴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佳友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6 | 分类号: | B24B27/06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晶带材 切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材切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非晶带材切断装置,属于超硬带材切割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非晶态合金是七十年代问世的新金属材料,它利用超急冷技术,超高的冷却速度使液态金属快速凝固直接成材而制成非晶态软磁合金,它具有高导磁率、高电阻率、高磁感、耐蚀等优异特性,是传统金属无可比拟的,这些优异和独特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电力等工业,能替代传统坡莫合金及铁氧体等材料,目前广泛应用包括漏电保护器、电流互感器、逆变电源、高频开关电源、脉冲变压器及防窃磁条、钎焊料等,这些领域的使用基本是以非晶带材的形式采用的,往往需要采用非晶带材缠绕机将非晶带材或者超微晶合金带材卷绕成铁芯,这一过程主要包括送带、卷绕、切断、焊接等工艺,由于非晶和超微晶带材是由熔化的铁硅錋铌铜合金钢液以每秒100万度的冷却速度制成的钢带,制成的25微米左右的钢带硬度极高,行业内的卷绕机采用的非晶带材切断方式都是利用白刚或钨钢制作成的刀具来完成切断功能,这种方式切刀磨损很快,一般切割非晶带材只能连续用1-20天,根据不同的带材密度,不同的带材型号,切刀使用寿命有所不同,最短的是一天就需要磨刀一次,这种切断设置和方式严重阻碍了非晶卷绕机的使用效率,而且要消耗大量刀具耗品,导致成本问题,而且目前非晶超微晶带材向高密度的压力制带方向发展,导致带材比现在硬度更高,对合金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直喷的超微晶高密度带材,本身很脆,合金刀具除了以上的缺陷外,在切割时不容易切齐带材端部部位,带子的端部容易切裂,造成碎屑较多,也造成设备不能连续工作,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开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非晶带材切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非晶带材切断装置,包括非晶带材定位装置,在靠近非晶带材平面设置有可转动的砂轮,设置有驱动非晶带材和砂轮相互接触的装置,所述的驱动非晶带材和砂轮相互接触的装置为:在非晶带材一个平面侧设置有伸缩机构,砂轮设置在非晶带材另一平面侧,非晶带材定位后,伸缩机构伸出压紧非晶带材并与转动的砂轮相互接触切断非晶带材,所述的伸缩机构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或凸轮或推力电磁铁,所述的驱动非晶带材和砂轮相互接触的装置为:在非晶带材一平面侧设置有伸缩机构,砂轮设置在伸缩机构同一侧,伸缩机构上设置有延伸到非晶带材另一平面侧的回压块,非晶带材定位后,伸缩机构收缩通过回压块压紧非晶带材并与转动的砂轮相互接触切断非晶带材,所述的伸缩机构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或凸轮或推力电磁铁,所述的砂轮与非晶带材相对位置为非晶带材平面上方或非晶带材平面下方或非晶带材平面前方或非晶带材平面后方或非晶带材平面左侧或非晶带材平面右侧,所述的驱动非晶带材和砂轮相互接触的装置为:在靠近非晶带材平面设置有可转动的砂轮,砂轮及其驱动装置设置在移动架体上,主架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体使转动的砂轮靠近并接触非晶带材平面切断非晶带材。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非晶带材切断装置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非晶带材切割方式都是利用白刚或钨钢制作的刀具来完成,在目前的需要切断功能的非晶缠绕机上也是普遍使用这种技术和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本实用新型采用高速旋转砂轮切割片来切割,这种切割装置中的耗品使用寿命长,可达60天-100天,相对于利用白刚或钨钢制作的刀具使用寿命来讲大大提高,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本装置即使是很脆的非晶带材也可以使端部切割的很整齐,不会造成碎屑问题导致设备工作不连续,本装置耗品价格低,更换方便通过很短时间更换成本很低的砂轮片就可以继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砂轮移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佳友精工有限公司,未经安阳佳友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3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