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3125.7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4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华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江宇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絮凝 作用 侧向 水平 泥水 分流 型斜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板沉淀装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处理工程中固、液两相分离技术领域,亦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需要从液体中把固体分离出去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净化处理过程中,沉淀过程能够去除80%~90%的悬浮固体物质,对整个工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规沉淀池采用斜板(斜管)沉淀装置,在沉淀池中设置了斜板(斜管)后,根据水流与沉泥方向的不同分为同向流、逆向流及侧向流(水平流)三种。其中同向流的水流和沉泥下滑方向一致,沉泥下滑容易,但是清水的收集困难,实际运用中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逆向流的水流上升方向和污泥下滑方向相反,容易出现沉泥与水相互顶冲,入水速度限制大,占地面积增大,排泥与出水过程相互干扰,容易受到运行负荷变化的冲击,产水量无法提高,出水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斜板(斜管)沉淀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侧向流(水平流)斜板沉淀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沉泥沿竖直方向降落,避免了水路和泥路之间相互干扰。另外该装置实现了后絮凝作用,保证细微的悬浮颗粒能够充分凝聚成团。实验表明该装置能够解决板内积泥的现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涉及截面为A型的斜板,两板以设定的角度组合而成,角度范围是50°~120°。
所述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的上侧面装有规则分布的筋条,亦可在下侧面、上下两个侧面装置筋条。
所述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采用工程塑料一次加工成型。
所述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在垂直方向按照相同中心轴线、相同间距组合应用,组合后相邻的两块斜板与相邻的两个筋条之间构成后絮凝沉淀单元。
有益效果
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的水流由水平方向通过斜 板,沉泥沿斜板下滑,避免了泥水之间的相互干扰。水流通过斜板的路程得到了延长,保证了小絮凝颗粒与水分离。在应用时相邻的两块斜板与相邻的两个筋条之间,构成一个个后絮凝单元,有助于絮凝过程中不彻底的细微悬浮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微絮凝集聚变大形成絮团。实践证明整个装置沉淀效率高、效果好,能有效避免发生积泥的问题,有效提高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同时该装置便于制作和安装,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水平流泥水分流A型斜板,在实际应用中由多层基于微絮凝作用的侧向流/水平流A型斜板组合应用,板与板之间采用相同中心轴线、相同间距组合安装,构成多层新型斜板沉淀装置。使用时,水流顺着水平方向缓缓进入A型板区,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沉泥沿竖直方向降落,使得较大的颗粒在流动过程中逐步沉淀到斜板的斜面而被去除。较小的颗粒随着水流沿水平方向运动,经过相邻两斜板1和相邻两筋条2之间,使流体形成多个微型旋流,流体中的小颗粒在筋条处2发生碰撞,再絮凝形成较大絮体颗粒沉淀,在水体中的小颗粒与筋条发生多次碰撞后,絮凝形成大的絮凝颗粒被去除。实现清水与泥渣的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了出水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江宇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江宇水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3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