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畜无源超高频电子耳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6512.8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熊本海;罗清尧;庞之洪;吕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畜 无源 超高频 电子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畜禽标签,特别涉及一种在家畜活体饲养过程中进行标识的电子耳标。
二、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农产品进行追踪标识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中,对家畜个体及其其后中间产品进行标识是建立肉类畜产品生产全程跟踪与溯源在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中重要的环节。我国每年家畜饲养数量巨大,特别是饲养的商品家畜的数量随市场的需求量而在逐年增加。按照农业部2006年6月26日发布的第67号令的要求,从2006年7月1日期,凡是出栏的家畜,主要指猪、牛、羊必须佩带具有唯一编码的耳标或标签,因而开发方便佩带、易于识读的标签或耳标时行业需求的。但是,在过去农业部推广应用二维条码耳标的实践中,由于当初过于关注标签或耳标的成本的限制,选用的材质较差,塑料材质的色母力(保持颜色在材质上的沉积不变色或掉色的能力)不高,导致自2006年以来,家畜耳标佩带的工作推进困难。主要是塑料条码耳标的掉标率高、识读困难甚至不能识别,达不到该项工作推进对技术的要求。因此,开发技术上稳定、成本上可接受的电子标签是发展的必然。
随着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逐步完善,针对不要行业需求开发不同的应用产品成为可能,超高频(860~915MHz)RFID电子耳标,配合适当的RFID阅读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耳标的自动识别,耳标还可以回收,重新写入数据后重复使用,使用寿命较长,可使用于对经济价值高、服务年限长的种畜,如种猪、奶牛,甚至价值高的家畜如生猪、肉羊等的标识,对环境不会带来危害。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源电子耳标,该标签可用在对家畜养殖过程中的个体标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耳标,包括耳标本体和连接在其上的固定部件;所述耳标本体包括电子标签芯片和封装盒体,所述芯片固定于所述封装的盒体内。
所述封装盒体的全部采用无铅无毒材料,外部材质为聚胺酯。
所述封装盒体完全将电子芯片密闭起来,与盒体融为一体。
所述封装盒体的一侧设有孔,沿孔的一侧与盒体垂直的方向镶嵌出空心的圆柱体,用于佩带耳标的。
所述固定耳标部件为带有圆柱杆的圆面体形状的部件,而小圆柱体的另一端为小圆锥体,材质为铜质,拥有锐利的锥尖,便于穿过家畜的耳皮层。
所述固定耳标部件,在小圆锥体与小圆柱体连接段,增加一段凹陷,用于固定耳标部件与耳标本体的镶嵌及固定。
本实用新型电子耳标能防潮、防腐、防磁、耐高温,不易被外力损坏,使用寿命长(一般在10年以上),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仍可识别;本标签配合超高频读写器使用,可以在黑暗环境中记录目标对象信息,还可以实时向标签中写入作业信息,进一步完成对标识家畜生产与移动的全程跟踪;本标签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利于环保;本实用新型标签操作简单,不可伪造。基于以上优点,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尤其适合于家畜活体的固定及移动运输过程中的标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嵌入有电子芯片的耳标本体1、连接耳标的空心圆体2、耳标固定部件3及带有小锥体尖的圆柱杆体4。其连接关系如下:
空心圆体2实际上固定在耳标本体远端一侧,通过其圆孔与3卡接在一起,耳标本体与固定耳标件3通过4上的圆柱体远端侧面凹进的圆柱面紧密镶嵌,将耳标本体、标识对象的耳朵层体与耳标固定的圆面体紧扣在一起。耳标本体实际上在固件的圆柱杆上做适当转动。
本实施例中,耳标本体的封装材料采用保温隔热的聚胺酯材料(厦门誉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型号:UG-7001AB);嵌入的电子芯片为UCODE-G2XL(Philip生产),其工作频率为915MHz,配合手持式阅读器,读写距离可达50~60cm,。数据传输速率为,从阅读器到耳标的速率为:40~160kbps,反过来为:40~465kbps。
本实用新型标签可与现有的超高频(UHF)可读写标签内容的读写器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标签与读写器的通讯协议采用兼容的UHF EPC G2标准。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耳标本体的内外表面采用彩色油墨印刷方式印刷上文字。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6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连续多遍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龙门式数控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