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伺服扭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150.1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5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正勋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33215 | 代理人: | 许玲爱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扭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用于五金机械、电器、阀门、汽车配件上螺丝和螺帽的拧紧操作,是一种伺服扭力机。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电器和阀门等配件上的螺丝、螺帽拧紧操作一般采用起子、扳手、电动或气动工具。由于人工拧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拧紧精度低还会造成质量问题。目前国内也有引进国外技术采用扭力传感器来进行控制拧紧程度,通过反馈信息来获知扭力大小,控制拧紧精度,因为扭力传感器投资高,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扭力机,通过人机界面的控制装置来设定扭力联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达到工件要求精度,并且改变人工劳动结构,降低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伺服扭力机,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36)、设置在底座(36)上的立柱(32)、仪表支架(25)和电机支架(31)成台式机体结构,其中仪表支架(25)上安装有控制箱(24),电机支架(31)一端固定在立柱(32)上,另一端用来固定减速电机(27);减速电机(27)、通过电机支架(31)、丝杆(29)、锁紧哈麸(35)和保险开关(33)与电机支架横梁(34)相连构成横梁升降机构,其中丝杆(29)一端固定在减速电机(27)上,另一端贯穿横梁(34)螺纹孔,丝杆(29)在减速电机(27)驱动下旋转,横梁(34)可以随着丝杠(29)上下升降调整高度;气缸(15)、气缸座(16)、导套(17)通过推杆(18)连接联杆轴承座(8)构成主轴升降机构;伺服电机(1)和减速器(2)通过联轴器(5)连接花键轴(7)、联杆轴承座(8)、花键套(9)、模座(11)、弹簧(12)、模套(13)联接构成主轴执行机构,主轴执行机构安装在横梁(34)上;微调限位器(20)、支点(21)和位置传感器(22)构成信号反馈机构,其中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固定在横梁(34)上,在联杆轴承座(8)上设置有支点(21),当主轴执行机构下行工作到设定位置时,支点(21)与位置传感器(22)接触,接触信号被接收反馈到控制箱(24)内;控制箱(24)上安装有触摸屏(23),控制箱(24)内还包括有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1)构成人机界面控制系统,上述机构和系统组合成伺服扭力机。
进一步的,上述底座(36)上设置工件夹具(14),工件夹具(14)与模套(13)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上述仪表支架(25)设置有减速电机开关(26)。
进一步的,上述伺服电机(1)和气缸(15)连接有脚踏开关。
进一步的,上述立柱(32)下部套设有下罩壳(37),上罩壳(38)将机体结构套设在内部,上罩壳内包括有立柱(32)上部、伺服电机(1)、减速电机(27)、气缸(15)。
进一步的,上述的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的设定位置为在螺帽拧紧前1-2圈螺距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的伺服扭力机,有效地改变了劳动结构,采用了半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工艺精度达到±2%,投资少,生产成本降低,适用于各种螺纹拧紧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伺服扭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轴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气缸带动的主轴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机支架横梁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信号反馈机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伺服扭力机,包括有底座(36)、设置在底座(36)上的立柱(32)、仪表支架(25)和电机支架(31)成台式机体结构,其中仪表支架(25)上安装有控制箱(24),还设置有减速电机开关(26),电机支架(31)一端固定在立柱(32)上,另一端用来固定减速电机(27);立柱(32)下部套设有下罩壳(37),上罩壳(38)将机体结构套设在内部,上罩壳内包括有立柱(32)上部、伺服电机(1)、减速电机(27)和气缸(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正勋,未经徐正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轮胎前方杂物气力清扫装置
- 下一篇:前后视一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