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匀加热长光程测量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7538.6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2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光程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一种分析仪技术中的测量池,尤其涉及一种低浓度气体检测用的长光程测量池。
背景技术
长光程测量池的现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光学吸收法
因气体的原子对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作用,而吸收的能量与气体浓度及气体厚度成正比,因此当气体厚度固定时,即可利用特征波长光能量的损失计算被测气体的浓度。
长光程测量池
长光程测量池是通过设计多次反射的光学结构,使得探测光在测量池内多次穿行,当测量池内充满被测气体时,探测光每次穿过测量池都会按照同一个比例衰减,这种情况下,测量池的长度相当于被放大了若干倍,而放大的倍数就等于探测光折返的次数。长光程测量池是测量极低浓度气体的一种有效手段。
怀特池
要使探测光在测量池内反射的次数固定,就必须使用特殊的光学结构,怀特池具有调节简便,光路可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长光程技术中。
现有技术的缺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气体的混匀程度不高,气体污染物检测中,污染物粒子有时处于悬浮状态,有时是溶解在背景气体中,当被测气体在较长的传输管道中输送时,因气体的稳定流动,可能会出现污染物沉降,浓度分层的情况,这种气体通入测量池后,探测光穿过的可能是浓度较低或较高的分层,进而无法准确测量全部气体的准确浓度。
其次,因为没有控制被测气体进入时的角度,测量池寿命较短,用于检测重金属蒸气的测量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正对气体入口处的反射镜镜面被腐蚀,导致整个气室被损坏,从而出现失效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因气体混匀程度不高导致的测量精度不高、测量池使用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匀加热长光程测量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匀加热长光程测量池,包括主反射镜、副反射镜、镜组支架、加热混匀器、光源支架、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和光源支架形成密封腔体,加热混匀器位于密封壳体内,镜组支架和主反射镜,副反射镜位于密封腔体内。
所述加热混匀器可由加热器、静态混合器组成,静态混合器耦合于加热器上,加热器位于密封壳体内壁,被测气体通过加热混匀器进行静态混合和气体加热。
所述镜组支架可为一体式结构,支撑所述主反射镜和副反射。
所述光源支架固定入射光纤耦合器和出射光纤耦合器。
所述副反射镜为可为两个。
所述加热混合器和主反射镜,副反射镜的材质可为铁系化合物,镜面进行精抛光。
所述铁系化合物可为316L不锈钢,316不锈钢或304不锈钢。
混匀加热的长光程测量池与普通测量池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被测气体进入测量池时首先通过加热混匀器。2、加热混匀器可同时实现静态混合和气体加热功能。3、被测气体由加热混匀器出来时,其气流方向远离反射及透射镜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匀加热长光程测量池至少可实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但不限于此:
1.充分混匀被测气体;
2.可提高反射镜组的使用寿命;
3.镜组调节易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匀加热长光程测量池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镜组支架;
2 透射镜片;
3 光源支架;
4 密封壳体;
5 反射镜调节螺钉;
6 主反射镜;
7 镜组支架连杆;
8 副反射镜;
9 加热器;
10 静态混合器腔体;
11 静态混合器入口;
12 测量气室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匀加热长光测量池,包括加热混匀器,由加热器和静态混合器耦合而成,加热混匀器位于密封壳体内,气体进入测量池时,首先通过加热混匀器,实现被测气体的浓度均匀和热均匀,长光程气体池用于汞蒸气监测时,测量池寿命有所提升,气体混匀程度高,不论样气是否经过长管道传输,检测浓度均可保持一致。
混匀加热的长光程测量池与普通测量池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被测气体进入测量池时首先通过加热混匀器。2、加热混匀器可同时实现静态混合和气体加热功能。3、被测气体由加热混匀器出来时,其气流方向远离反射及透射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7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