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冷却装置的行星轴温挤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6599.0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晓楠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600 甘肃省白***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装置 行星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合金材料挤压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冷却装置的行星轴温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作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极其迅速,如何限制能源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量,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目前,人们已能对铅、锡,铝、铜、锌及其合金、低碳钢、中碳钢、工具钢、低合金钢与不锈钢等金属进行制造零件,根据材料性质及零件的复杂程度出现的有高压、低压、重力、翻砂、熔模、陶瓷铸造、车削、钻削、铣削、磨加工等,甚至对轴承钢、高碳高铝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只能采用、车削、钻削、铣削、磨加工、热锻法,其加工量大加工时间过长,造成生产成本大,生产效率低下,由于其材料性质具体的零件只能选择单一的铸造法,且模具、机台设备投入较大,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等各后道工序增加,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传统的挤压模具因未增加冷却装置,使的模具内腔接触零件毛坯的部位,在挤压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使模具内腔壁得不到很的保护效果,从而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冷却装置的行星轴温挤压模具,增加冷却装置与石墨润滑剂的使用,模具大批量生产毛坯,使模具内腔壁起到降温与润滑效果,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毛坯能安全自动地进料与顶出,操作安全可靠,挤压后的毛坯减少后道加工工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行星轴温挤压模具,该模具包括凸模14和凹模6组成;所述的凹模6由中加强圈7和外加强圈10组成,在凹模6的下方设置有凹模垫块5,所述的凹模垫块5中央设置有一个贯穿孔,凹模6和凹模垫块5外围设置有外预应力圈3,外预应力圈3通过内六角螺丝与下模座2连接,所述的外预应力圈3内部贯穿,并且设置有下模顶杆4,下模顶杆4穿入凹模垫块5与凹模6,下模座2通过内六角螺丝与下模板1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预应力圈3外周上方设置有出水嘴8,外周下方设置有进水嘴16,所述的出水嘴8与进水嘴16在外预应力圈3内部形成一个贯穿环绕形水管连接,所述的下模座2四角部位还设置有四个导柱孔。
所述的凸模14由上模固定圈11通过螺丝连接在上模板16上,在上模板16上方还设置有上模顶杆12和连接杆13,所述的上模座15四角部位还设置有四个导柱孔。
上述所述的凸模14由材质为2Cr12MoV制成,其热处理后硬度达到60--64HRC。
上述所述的凹模6采用三层组合凹模方式,由中加强圈7和外加强圈10组合而成,外预应力圈3之间径向过盈装配斜角0.5度,单位承受压力1400--2500 MPa,
上述所述的中加强圈7由材质为40Cr制成,其热处理后硬度达到45--47HR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温挤压模具结构设计简单,所使用的专用机台为液压机,挤压零件尺寸准确表面光洁,节约原材料,生产率高,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温挤压件强度高、刚性好而重量轻,工序的更换直接更换上凸模14与凹模6,模具更换及维护快速方便,从而减少了特种设备的投入,优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工装成本,制件工艺简单,凹模6增加了冷却装置,大批量生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实现了少废料加工,节约了原材料,制件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进。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毛坯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下顶出杆1、下模座2、外预应力圈3、下模顶杆4、凹模垫块5、凹模6、中加强圈7、出水嘴8、出水管9、外加强圈10、上模固定圈11、上模顶杆12、连接杆13、凸模14、上模座15、上模板16、进水嘴17、导柱18、调节螺母19、下模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行星轴温挤压模具,该模具包括凸模14和凹模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6由中加强圈7和外加强圈10组成,在凹模6的下方设置有凹模垫块5,所述的凹模垫块5中央设置有一个贯穿孔,凹模6和凹模垫块5外围设置有外预应力圈3,外预应力圈3通过内六角螺丝与下模座2连接,所述的外预应力圈3内部贯穿,并且设置有下模顶杆4,下模顶杆4穿入凹模垫块5与凹模6,下模座2通过内六角螺丝与下模板1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预应力圈3外周上方设置有出水嘴8,外周下方设置有进水嘴16,所述的出水嘴8与进水嘴16在外预应力圈3内部形成一个贯穿环绕形水管连接,所述的下模座2四角部位还设置有四个导柱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晓楠,未经卢晓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6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