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把单元以及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3399.X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倪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14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把 单元 以及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单元以及具有该车把单元的自行车。
技术背景
自行车的车把单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及平衡的装置,包括车把弯管、旋把、刹把、把套以及立管。车把弯管和立管由钢铁材料制成,在长期的风吹、日晒以及雨淋作用下易生锈,影响美观;旋把、刹把和把套由橡胶制成,材质硬而脆,容易变形、磨损。此外,由于把套和车把弯管采用不同材料制成,结合不紧密,骑车时把套容易脱离车把弯管而导致打滑现象。再者,由于车把的组成零件较多,因此导致装配工艺繁琐,生产周期长,并且零件损坏后也不易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生锈、易更换的车把单元及含有该车把单元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结构:
<结构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把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个中间盖板、两个握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和所述握把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握把前端的闸把固定部,所述中间盖板、所述两个握把、所述两个连接部以及所述两个闸把固定部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所述下部包括:与所述上部形状对应的上盖结合部以及车把立管,所述上盖结合部和所述车把立管都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另外,上述车把单元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连接部与地平面的夹角为0°~60°。所述中间盖板包括前斜面部、后斜面部以及位于所述前斜面部和所述后斜面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两个握把的间距为150~250mm,所述中间部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中间部同所述握把上底面的垂直距离为20~50mm。所述前斜面部与所述中间部所成的夹角为20°~60°,所述后斜面部与所述中间部所成夹角为20°~60°。
<结构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叉以及安装于所述前叉之上的车把单元,其中,所述车把单元,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个中间盖板、两个握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和所述握把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握把前端的闸把固定部,所述中间盖板、所述两个握把、所述两个连接部以及所述两个闸把固定部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所述下部包括:与所述上部形状对应的上盖结合部以及车把立管,所述上盖结合部和所述车把立管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另外,上述车把单元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连接部同地平面的夹角为0°~60°。所述中间盖板包括前斜面部、后斜面部以及位于所述前斜面部和所述后斜面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两个握把的间距为150~250mm,所述中间部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中间部同所述握把上底面的垂直距离为20~50mm。所述前斜面部与所述中间部所成的夹角为20°~60°,所述后斜面部与所述中间部所成夹角为20°~60°。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因为本实用新型车把单元由塑胶材料制成,避免使用钢铁结构,所以耐水耐酸、不会生锈,能长时保持美观,同时质量轻盈,适于不同年龄的人骑乘。
2.因为本实用新型车把单元由上部和下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而成,不使用市售零件,所以装卸方便,破损零件容易更换,并且不易被盗。
3.因为上部和下部在制造时分别一体成型,没有复杂的零件组合,所以不仅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而且不易变形,从而增强了车把单元的牢固度和稳定度。
4.因为上部和下部均采用流线型以及多斜面设计,故能增加车把单元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车把单元以及含有该车把单元的自行车强度高、质量轻,具有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和外观简洁大方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单元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单元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单元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把单元及应用该车把单元的自行车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8具有车把单元1、前叉2、前轮驱动结构3、主架体4、后轮驱动结构5。
车把单元1位于自行车8的前端部位,用来控制自行车8的行驶方向和保持车身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33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外挂式电抗器
- 下一篇:骑乘式车辆的导风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