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3285.5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7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楠;俞麒峰;林国政;郭海沙;范耀宇;章仕彪;张鹏飞;徐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27/26 | 分类号: | B64D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邵桂礼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吊挂 接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民用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吊挂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飞机吊挂是航空发动机与飞机机翼之间的连接界面,其主要功能是吊装发动机,传递发动机载荷,并为发动机至飞机机翼之间的燃油管路、环控、电气、液压等系统提供通路。飞机吊挂上接头是连接吊挂盒段与吊挂上连杆的结构,其用于将航空发动机产生的力汇聚,传递至吊挂上连杆,进而传递到机翼上。
现有的飞机吊挂上接头都设计为后端抗拉、前端抗剪的细长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该结构形式的上接头包括具有前端11’和后端12’的细长本体10’。其中,拉耳13’位于后端12’处从而后端抗拉,前端11’处抗剪,上连杆安装孔15’设置于该细长本体10’的最后端,细长本体10’与上连杆接头组件(图未示)在该上连杆安装孔15’处相互连接。由于现有的这种上接头只在一端即后端承拉,使得该处承拉螺栓载荷较大,从而疲劳特性较差;另外,由于这种上接头结构较长,占用空间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吊挂上缘内系统的排布。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吊挂连接结构,以达到提高连接疲劳性能、减少结构空间占用率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其适于一端连接至吊挂上连杆另一端连接至吊挂盒段,所述上接头结构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设置有位于其后端上的抗拉紧固件孔和抗剪紧固件孔,其中,所述接头本体呈板块状,并且在其前端上也设置有所述抗拉紧固件孔。
优选地,所述抗拉紧固件孔布置在所述接头本体的左右两侧部分的前端和后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剪紧固件孔沿所述接头本体的左右方向位于所述抗拉紧固件孔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抗剪紧固件孔布置在所述接头本体的位于左右两侧部分外侧的左右侧缘条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剪紧固件孔为多个并沿左右侧缘条前后均匀布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剪紧固件孔布置在所述接头本体的中间部分上。
优选地,在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安装后,所述抗剪紧固件孔位于吊挂上连杆的力线路径与吊挂上蒙皮的交点处。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的前后两端经由穿过所述抗拉紧固件孔的抗拉紧固件与吊挂盒段的前端框和后端框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拉紧固件与所述抗拉紧固件孔间隙配合从而只承受拉压载荷。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经由穿过所述抗剪紧固件孔的抗剪紧固件与吊挂上蒙皮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剪紧固件包括剪切销和球形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上接头的前后两端都设置有抗拉紧固件孔,通过穿过这些抗拉紧固件孔的多个抗拉紧固件共同承受拉力,因而大大降低了抗拉紧固件的载荷,增强了上接头结构的疲劳品质,而且,板块状本体还减少空间了占用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从顶部往下看的平面图;
图3为图2中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4以剖面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中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与飞机吊挂前端框、后端框以及吊挂上连杆相连接的使用状态;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从顶部往下看的平面图;
图6为图5中飞机吊挂上接头结构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细长本体
11’前端 12’后端
13’拉耳 15’上连杆安装孔
10接头本体
101中间部分 103左侧部分
105右侧部分 107左侧缘条
109右侧缘条
11上连杆安装孔 13抗拉紧固件孔
15抗剪紧固件孔 17剪切销
22前端框 23后端框
24上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32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称重式双工位定量充填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伸缩式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