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1037.3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二宫浩彰;岩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1 | 分类号: | B60C11/01;B60C11/13;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了噪声性能变差且提高了泥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对于安装于不仅在经铺设后的市区地面上行驶、还在泥泞地等不平整地上行驶的4WD车等的轮胎而言,要求在泥泞地上使足够的驱动力发挥作用的所谓的泥路性能,并且还在铺设了路面以后的市区地面上行驶时要求噪声性能(肃静性)。
而且,作为能够兼顾上述泥路性能和噪声性能的轮胎,提出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轮胎。
在该方案的轮胎中,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具有由胎肩周向主沟gs和中央周向主沟gc划分而成的胎肩陆地部as、中间陆地部am以及中央陆地部ac,上述胎肩陆地部as形成有一列由胎肩横沟ys划分而成的胎肩花纹块bs。另外,上述胎肩周向主沟gs形成为梯形波状的锯齿状,包括:在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沟部gs1;在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侧沟部gs2;以及从该内侧沟部gs2朝上述外侧沟部gs1倾斜地延伸的过渡沟部gs3。并且,上述胎肩横沟ys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度~20度的角度朝一侧直线状地倾斜延伸,并且,上述胎肩横沟ys的轮胎轴向内端部与上述胎肩周向主沟gs的过渡沟部gs3连结。
然而,尽管这样的轮胎能够提高泥路性能与噪声性能,但在噪声性能方面不够充分,因此期望进一步加以改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86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对于该充气轮胎而言,改善了胎肩横沟的形状以及胎肩横沟的与胎肩周向主沟的连结位置,以此为基本,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泥路性能和噪声性能。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最靠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周向主沟;以及在上述胎肩周向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中央周向主沟,由此,在比胎肩周向主沟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形成胎肩陆地部,在胎肩周向主沟与中央周向主沟之间形成中间陆地部,且在中央周向主沟之间形成中央陆地部,
并且,在上述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胎肩周向主沟朝轮胎轴向外侧延伸而越过接地端的多条胎肩横沟,由此将上述胎肩陆地部形成为胎肩花纹块列,该胎肩花纹块列是通过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而成的,
上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周向主沟形成为梯形波状的锯齿状,包括:在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沟部;在比上述外侧沟部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侧沟部;以及从上述内侧沟部倾斜地延伸到上述外侧沟部的过渡沟部,
进而,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内端部与外角部以及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缘连接,并且,上述胎肩横沟包括从上述内端部相对于轮胎轴向以10度~30度的第一角度α1倾斜地延伸的内侧横沟部,其中,上述外角部是通过上述外侧沟部与上述过渡沟部相交而成的,
并且,自上述内端部起至少到上述接地端为止,上述胎肩横沟的沟截面积逐渐增加。
另外,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胎肩横沟包括:上述内侧横沟部;中间横沟部,该中间横沟部与上述内侧横沟部连接、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大于上述第一角度α1的第二角度α2倾斜地延伸;以及外侧横沟部,该外侧横沟部与上述中间横沟部连接、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小于上述第二角度α2的第三角度α3延伸,
并且,上述内侧横沟部具有拉筋。
另外,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上述外侧横沟部与上述中间横沟部连接的连接部分,位于使上述内侧横沟部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假想地延长后所得的内侧横沟延长区域的轮胎周向外侧。
另外,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三角度α3小于上述第一角度α1。
另外,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轮胎周向内外相邻的胎肩横沟被周向胎肩刀槽花纹连结,该周向胎肩刀槽花纹在比上述接地端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延伸。
另外,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上述中间陆地部具有中间狭缝,该中间狭缝从上述胎肩周向主沟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内中断,并且,上述中间狭缝的轮胎轴向外端部与内角部以及内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内侧缘连接,其中,上述内角部是通过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过渡沟部相交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1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防心脏代谢风险的营养产品
- 下一篇:一种频变特性阻尼杆结构动力学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