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48841.6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娟;谢钢;杨奇;陈三平;惠俊峰;步怀天;王尧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谢钢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碳气凝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纳米网络结构的轻质多孔碳材料, 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最轻的固体凝聚态材料之一,孔隙率高达80%~98%,在光、电、磁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能,在储氢、超级电容器、隔热材料、激光聚变靶材料、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目前,制备碳气凝胶的方法主要是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碳气凝胶有经典的RF有机碳气凝胶。碳气凝胶的制备一般分为两步:(1)有机气凝胶的制备;(2)有机气凝胶的碳化。由于RF树脂的化学多样性有限,且间苯二酚和甲醛是有害化学物,此方法制备的凝胶有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绿色无毒的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在密闭容器中,将水溶性糖类化合物和水溶性高分子溶于水,在140~300℃反应后,经干燥得到碳气凝胶。
上述反应优选的反应温度为160~230℃;干燥过程采用烘干、冷冻干燥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优选为冷冻干燥或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干燥后的碳气凝胶进一步在惰性气氛下经过300~1600℃煅烧处理可提高其含碳量,并有利于打开闭塞的孔道,比表面积得到增加;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酸或碱后制备的碳气凝胶弹性较好且紧致。
所述的糖类化合物选自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包括改性淀粉),具体来说,选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水苏糖、棉籽糖、异麦芽酮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异麦芽酮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壳聚糖、环糊精、淀粉、酸改性淀粉、氧化淀粉、白糊精、黄色糊精、淡黄色糊精、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三氯氧磷交联淀粉、乙酸化淀粉、辛基琥珀酸钠盐淀粉、羟丙基化淀粉醚、环氧乙烷交联淀粉、淀粉胶、淀粉乙酸胶、羧基淀粉胶、耐水淀粉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糖元、木糖、阿拉伯胶、粘多糖。
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水解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聚合物、聚乳酸、聚马来酸、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甲壳质、聚乙烯醇。
上述糖类化合物和水溶性高分子的质量比为1:6~1:0.005,优选为1:1~1:0.05;糖类化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60~1:0.5,优选为1:30~1:1。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酸或碱。所述的有机酸或碱选自乙酸、甲酸、乙二酸、丙烯酸、苯甲酸、氨水、吡啶、三乙胺、三乙醇胺、单乙醇胺、四甲基氢氧化铵、二异丙基乙基氨、二乙烯三胺、奎宁。
本发明碳凝胶的形成机理如下:糖类化合物是含有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水溶性高分子含有丰富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高聚物,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经过高温水热反应可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最终水热炭化得到多孔的碳凝胶材料。
本发明原料易得,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绿色无毒,制备得到的碳气凝胶纯度高,密度低、孔隙率高;制备本发明碳气凝胶过程中,可添加各种金属盐、高分子材料及单质对碳气凝胶进行改性,可用于吸附过滤、催化、能源、电池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2、7、8、10、12、19、29制备的碳气凝胶图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碳气凝胶的粉末衍射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碳气凝胶BET吸附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1煅烧处理后的碳气凝胶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1未煅烧处理制备的碳气凝胶的透射电镜图;
图6为实施例3制备的碳气凝胶BET吸附曲线;
图7为实施例4制备的碳气凝胶的BET吸附曲线;
图8为实施例10制备的碳气凝胶BET吸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g 葡萄糖和6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溶于60mL 水中,将混合液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200℃下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得到圆柱状凝胶见图1(a),凝胶经冷冻干燥后在氮气气氛下1000℃煅烧3小时得到碳气凝胶,其粉末衍射图见图2,为无定型碳材料;BET吸附曲线图见图3,其比表面积为521 m2/g;扫描电镜图见图4,透射电镜图见图5,可见获得的碳凝胶为粒径20~30nm的纳米碳交联结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8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金级多晶硅掺磷吸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NiCoP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