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桉树萌芽肥及其施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45446.2 | 申请日: | 2013-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民;林丙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达一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 地址: | 5161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桉树 萌芽 及其 施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桉树萌芽肥及其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桉树具有速生、高产、多种用途等优良特性,在我国热带、亚热带短轮伐期人工林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种植,在短期内要获得较高的生长量必须进行合理施肥,特别是南方贫瘠土壤造林地施肥效果非常明显,施肥是营造桉树丰产林的重要措施。
在桉树高生长的第二轮伐期中,充足的肥料依然是首要的物质保障。在对桉树专用肥没有了解的地区,多数种植户会采用三个16的进口复合肥(N:P:K=16:16:16)或者三个15的国产复合肥(N:P:K=15:15:15)给桉树施肥。而使用这种肥料做追肥或萌芽肥,由于桉树对氮磷钾的需求不同于农作物,这就不仅造成了肥料养分的浪费,增加了成本,而且因缺乏桉树生长所必需的中微量元素(钙镁硼锌)致使桉树不能正常生长和抗病力降低,这也是有些地方桉树因青枯病而不能保证高成活率和生长缓慢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满足桉树萌芽生长所必需的各种养分,充分发挥其速生优势,又可以减少肥料养分的不必要浪费的桉树萌芽肥,增强桉树的抗病、抗风和抗寒性能,实现科学施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桉树萌芽肥的施肥方法。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桉树萌芽肥,用于桉树第二代萌芽林的施肥,它是由氮、磷、钾大量元素与钙、镁、硅、硼、锌、铜、钼微量元素的原料经粉碎、混合、造粒等工艺制成,所述桉树萌芽肥中各组分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氮14%-22%、五氧化二磷7%-15%、氧化钾4%-12%、氧化钙5%-12%、氧化镁1%-5%、二氧化硅2%-5%、硼0.01%-1%、锌0.01%-1%、铜0.01%-1%、钼0.001%-0.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桉树萌芽肥中各组分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氮15.95%-20.18%、五氧化二磷8.77%-13.99%、氧化钾5.18%-10.11%、氧化钙6.25%-9.91%、氧化镁1.85%-4.15%、二氧化硅2.55%-4.17%、硼0.08%-0.20%、锌0.15%-0.35%、铜0.03%-0.06%、钼0.001%-0.00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桉树萌芽肥中各组分还包括有机质,所述有机质的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5-2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有机质的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10-20%。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桉树萌芽肥的施肥方法,包括:
在桉树树冠下两侧开沟,将桉树萌芽肥撒放在沟内并覆盖泥土,所述桉树萌芽肥的施用量为每株300-600g;
其中,所述桉树萌芽肥中各组分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氮14%-22%、五氧化二磷7%-15%、氧化钾4%-12%、氧化钙5%-12%、氧化镁1%-5%、二氧化硅2%-5%、硼0.01%-1%、锌0.01%-1%、铜0.01%-1%、钼0.001%-0.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桉树萌芽肥在桉树萌芽更新定株时进行施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沟开在桉树树冠滴水线下两侧,长为20-40cm,深为10-30c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桉树萌芽肥中各组分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氮15.95%-20.18%、五氧化二磷8.77%-13.99%、氧化钾5.18%-10.11%、氧化钙6.25%-9.91%、氧化镁1.85%-4.15%、二氧化硅2.55%-4.17%、硼0.08%-0.20%、锌0.15%-0.35%、铜0.03%-0.06%、钼0.001%-0.00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桉树萌芽肥中各组分还包括有机质,所述有机质的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5-2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有机质的有效含量重量百分比为10-20%。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达一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达一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5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