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手机终端远程诊断车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4061.6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何照丹;陆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孙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机 终端 远程 诊断 车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汽车技术,特别涉及远程查询汽车状态的查询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对于车辆信息诊断是通过车身总线对车辆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式只能通过车内车载端或外接设备对车身进行诊断。不能进行无线诊断,更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远程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无接触式诊断车辆状态的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和车载的管理系统,与用户的手机建立通讯联系,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程无法诊断车辆状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设计的远程诊断车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用自身携带的用户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向车载终端发送车辆诊断的指令,用户终端为手机; B.车载终端根据诊断指令后,启动相应的诊断功能,对指令中指定的相应模块进行诊断; C.车载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车辆诊断的结果和处理结果反馈到用户终端上。
本发明对于步骤A进一步分为以下分步骤:
A1.用户终端首先检测本终端所能够实现通讯联络的无线网络; A2.用户终端选择发送信息的网络类型; A3.用户终端将诊断指令通过所选中的网络发送到车载终端上。
当步骤A1同时检测到移动通讯网络和WIFI时,用户终端对上述进行优先选择,步骤A3中用户终端将诊断指令通过优先选择的网络发送到汽车远程服务系统中,用户终端对网络进行优先选择的顺序是先WIFI后移动通讯网络,用户终端采用移动通讯网络时根据网络情况选择GPRS、3G或4G通讯网络,步骤C中车载终端将诊断和处理结果通过汽车远程服务系统发送到用户终端上。或者汽车远程服务系统转发的诊断指令包括有发出指令的用户终端电话号码,步骤C中车载终端通过自身的通讯模块联络该电话号码,将诊断和处理结果发送到用户终端上。当步骤A1未检测到移动通讯网络或WIFI时,步骤A3中用户终端将诊断指令以短信方式发送到车载终端,该诊断指令中包含发送指令的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步骤C中车载终端通过自身的通讯模块将诊断到的声音信号发送到用户终端。
步骤A中用户终端向车载终端发送诊断车辆的指令中包含有事先设定的认证信息,步骤B中车载终端接收到诊断指令时,首先对认证信息进行认证,通过认证后再启动自身的诊断功能,步骤B中所述的相应模块包括发动机系统、变速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防抱死系统、制动系统以及防盗报警系统。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技术对车辆进行诊断,及时了解车辆状态,有利于车辆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辆状态利用网络进行查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网络选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1和附图2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这种基于手机终端远程诊断车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用自身携带的用户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向车载终端发送车辆诊断的指令,用户终端为手机; B.车载终端根据诊断指令后,启动相应的诊断功能,对指令中指定的相应模块进行诊断; C.车载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车辆诊断和处理结果反馈到用户终端上。
本发明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车辆诊断功能,用户可以用手机或其他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设备发送车辆诊断指令,车载终端接收指令后启动诊断功能,使用户可以随时了解车辆状态,不受距离等因素的限制。本发明步骤A中 用户发送指令可以分为以下分步骤进行:
A1.用户终端首先检测本终端所能够实现通讯联络的无线网络; A2.用户终端选择发送信息的网络类型; A3.用户终端将诊断指令通过所选中的网络发送到车载终端上。
传统技术中对于车辆的诊断只能利用车载终端或外接诊断设备通过车身总线进行诊断,无法实现无接触式诊断,特别是远程诊断,在现有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通讯技术非常发达和方便,怎么样利用现有的通讯技术成为本发明的关键所在,本发明首先检测用户终端在实地能够使用的无线通讯类型,并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选择具有优先排序的通讯方式。具体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4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低压表
- 下一篇:一种抽油机减速箱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