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线工件转工序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2497.1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中兴机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7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线 工件 工序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生产中的工件转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线工件转工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主要结构为在一根管子上,焊接端板、中支撑、转向管柱支架及其它支架零件,其特点是将各种冲压零件(约20~35个),通过焊接工艺,将其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总成零件。其焊接生产线,一般根据横梁结构不同,分为4~6序焊接生产,焊接过程是将先将左右端板、主管梁焊接,形成仪表板横梁主体,再经过其它工序,将其它连接件焊上。各工序间工序的转序,用手推车或架子转序。
现有横梁焊接转序,是将横梁放在架子上,由操作工推送到下一工序,横梁是放置在架子上,同时存在多件放在一个架子上的状况。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
由于横梁各序焊接后,结构较大,且上面的零件为冲压薄板零件,在转序过程中,用推车或架子转运,运送过程需人力推送,同时还存在零件之间的磕碰变形。需人为推送,增加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磕碰变形降低了产品质量。
由于是人为放置,横梁上的零件会产生磕碰变形;各工序距离一般在5米左右,需要操作者推送到下一工序,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线工件转工序输送装置,其目的是提高工件在工序间的转运时间,降低转运操作的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生产线工件转工序输送装置,所述的输送装置设有滑杆,在所述的滑杆的第一端设有滑杆支点立柱,所述滑杆的该端部与滑杆支点立柱通过滑杆摆动支点铰接连接;所述的滑杆的第二端设有平衡器立柱,所述的滑杆支点立柱和平衡器立柱均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平衡器立柱的上端设有平衡器,所述的平衡器通过吊绳与滑杆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的滑杆上设有滑车。
所述的滑车通过滚轮在所述的滑杆的导轨上运动。
所述的滑杆上设有上挡块和下挡块;所述的上挡块设在滑杆上靠近滑杆支点立柱的位置;所述的下挡块设在滑杆上靠近平衡器立柱的位置。
在所述的平衡器立柱上设置滑杆上限位块和滑杆下限位块;如果所述的滑杆处于水平位置,所述的滑杆上限位块设置在滑杆端部的上方,所述的滑杆下限位块设置在滑杆端部的下方。
所述的平衡器的吊绳,通过弹性卷绕器的弹力卷绕在平衡器中。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工件的自动输送,不需要动力源,就能实现工件的转工序流动;在滑车带着工件运动过程中,是靠工件的自重产生的下滑力及初始推力的惯性作用,驱动滑车将工件运送到下工序位置,无需操作者在工序件来回走动,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工的辅助操作时间;同时,工件是挂在滑车上流动,又是单件转序,避免了零件由于搬运造成的磕碰变形,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平衡器,2、下挡块,3、滑杆,4、滑车,5、上挡块,6、滑杆摆动支点,7、滑杆支点立柱,8、仪表板横梁,9、平衡器立柱,10、滑杆上限位块,11、滑杆下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具体地,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领域,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焊接生产线中工序件转序流动,或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仪表板焊接生产线转序输送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生产线工件转工序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提高工件在工序间的转运时间,降低转运操作的劳动强度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生产线工件转工序输送装置,所述的输送装置设有滑杆3,在所述的滑杆3的第一端设有滑杆支点立柱7,所述滑杆3的该端部与滑杆支点立柱7通过滑杆摆动支点6铰接连接;所述的滑杆3的第二端设有平衡器立柱9,所述的滑杆支点立柱7和平衡器立柱9均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平衡器立柱9的上端设有平衡器1,所述的平衡器1通过吊绳与滑杆3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的滑杆3上设有滑车4。
滑杆支点立柱7、平衡器立柱9为支撑构件,相对位置取决于工序间的距离(一般5m左右),两个立柱用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中兴机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中兴机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2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