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7243.0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6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安学勤;张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K8/67;A61K8/14;A61Q19/02;A61Q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质体 包覆的 壳聚糖 聚糖 种壳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 制备方法和应用 化妆品应用 脂质体粒径 卵磷脂 单分散性 有机溶剂 维生素C 维生素E 包封率 胆固醇 组份 制备 残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及该脂质体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方法。所述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包含以下组份: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C、维生素E及壳聚糖。本发明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稳定性好、脂质体粒径均匀,单分散性高等优点。同时,本发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法,避免了产品中有机溶剂的残留,从而提高了所述VC‑VE脂质体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及化妆品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965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最早发现将磷脂分散在水中会形成多层囊泡,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并称之为脂质体。脂质体一经发现就引起了生物学家、药学家的兴趣。鉴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组成,脂质体可作为功能性成分的载体起到缓释、稳定有效成分等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它可合成胶原蛋白和黏多糖,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延缓衰老,还可抑制皮肤中异常色素的沉积和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被广泛应用在美白和抗氧化护肤化妆品中。而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它可以钝化过氧化自由基的活性或与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反应,并具有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但是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受热、见光易氧化、分解,导致其利用率显著降低,故不能充分发挥效用。其次,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不易渗透到皮肤角质层,而脂质体恰具有增强渗透性的特点。故为提高其在人体中的吸收利用率,将维生素C包裹在脂质体的内水腔中。
由于目前常见的维生素C或维生素E脂质体存在稳定性欠佳、不易储存、脂质体内活性物质容易泄露等问题。同时。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主要有薄膜蒸发法,反相蒸发法,冻融法,乙醇注入法等。上述方法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颗粒单分散性差等缺点。这些不足抑制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维生素C或维生素E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展维生素C和维生素E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该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稳定性好、脂质体粒径均匀,单分散性高等优点。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法,避免了产品中有机溶剂的残留,从而提高了所述VC-VE脂质体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包含以下组份: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C、维生素E及壳聚糖;其中,所述VC-VE脂质体以卵磷脂和胆固醇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为脂质体骨架材料,维生素C包埋于所述脂质体的内水相,维生素E包封于所述磷脂双分子层间,并且,壳聚糖包覆于所述VC-VE脂质体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各组份之间的质量比关系为:
所述卵磷脂与所述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4.5) : 1,优选地,所述卵磷脂与所述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 : 1;
所述卵磷脂:维生素C:维生素E的质量比为17 : (7~17) : 1,优选地,所述卵磷脂:维生素C:维生素E的质量比为17 : (7~9) : 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卵磷脂选自蛋黄卵磷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介质,经过成膜、孵化和包覆步骤而制得壳聚糖包覆的VC-VE脂质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维生素E溶解于甲醇,获得维生素E的甲醇溶液;然后,将卵磷脂、胆固醇和所述维生素E的甲醇溶液混合,再加入氯仿溶液,旋转蒸发成膜并去除有机溶液,然后加入维生素C溶液并搅拌;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7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