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农杆菌获得中国主栽转基因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26478.8 申请日: 2013-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4745621A 公开(公告)日: 2015-07-01
发明(设计)人: 高彩霞;张康;刘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84 分类号: C12N15/84;A01H4/00;A01H5/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杆菌 获得 中国 转基因 小麦 方法 及其 专用 培养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农杆菌获得中国主栽转基因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粮食安全供给和人类营养健康密切相关。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2010年继玉米和水稻之后,小麦在中国的产量达到了224万吨。目前,通过常规育种手段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努力已是举步维艰,尤其在挖掘亩产潜力、保证年产稳定性等方面。自1992年Vasil等将gus/bar基因导入小麦获得首例转基因小麦以来,遗传改良育种在小麦上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国家将小麦的遗传改良加入重大转基因专项,正在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转基因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目前小麦遗传改良育种仍然主要采用基因枪法,但直接导入的方法存在成本高、拷贝数多、目的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紧密连锁致使后代难以分离以及基因沉默现象严重等缺点。农杆菌转化法作为基因工程育种的另一个手段,已经在玉米、水稻和大麦等作物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相比之下,小麦属于异源倍体植物,基因组庞大,重复序列多,基因型效应严重,农杆菌转化比较困难,这也是小麦基因工程育种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虽然近年来小麦农杆菌转化进程有了显著的发展,但还主要集中在一些欧美春小麦品种上,如“Bobwhite”、“Fielder”、“Cadenza”和“Veer y5”等,很难在中国主栽小麦品种上得到应用。并且国内目前还没有文献报导全面系统地将全国各地方主栽品种收集起来进行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测试,更多的只是局限在某些当地品种上,且转化流程单一、操作不规范、转化效率低等这便大大限制了小麦转化产业化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转基因植物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备转基因植物的试剂盒,包括侵染液、共培养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所述侵染液由1/10MS基本培养基、乙磺酸、2,4-二氯苯氧乙酸、麦芽糖和水组成,所述乙磺酸在所述侵染液中的终浓度为0.1g/L,所述2,4-二氯苯氧乙酸在所述侵染液中的终浓度为5.0mg/L、所述麦芽糖在所述侵染液中的终浓度为30g/L;

所述共培养培养基由1/10MS基本培养基、乙磺酸、脯氨酸、2,4-二氯苯氧乙酸、麦芽糖、抗坏血酸、乙酰丁香酮、凝固剂和水组成;其中,所述乙磺酸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1g/L,所述脯氨酸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69g/L,所述2,4-二氯苯氧乙酸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5.0mg/L,所述麦芽糖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30g/L,所述凝固剂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0g/L,所述抗坏血酸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00mg/L,所述乙酰丁香酮在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00μM。

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由MS基本培养基、硝酸铵、五水硫酸铜、乙磺酸、2,4-二氯苯氧乙酸、水解酪蛋白、脯氨酸、麦芽糖、凝固剂、抗坏血酸、特美汀和水组成,其中,所述硝酸铵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4g/L,所述五水硫酸铜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25mg/L,所述乙磺酸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95g/L,所述2,4-二氯苯氧乙酸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0mg/L,所述水解酪蛋白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0g/L,所述脯氨酸终浓度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69g/L,所述麦芽糖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40g/L,所述凝固剂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8g/L,所述抗坏血酸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00mg/L,所述特美汀在所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00mg/L;

所述分化培养基由MS基本培养基、五水硫酸铜、乙磺酸、谷氨酰胺、蔗糖、凝固剂、噻苯隆、草铵膦、特美汀和水组成,其中,所述五水硫酸铜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25mg/L,所述乙磺酸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95g/L,所述谷氨酰胺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75g/L,所述蔗糖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30g/L的,所述凝固剂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终浓度为3g/L,所述噻苯隆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5mg/L,所述草铵膦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5mg/L,所述特美汀在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终浓度为200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6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