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8515.0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8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文;毛德兵;徐刚;蓝航;潘俊锋;夏永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采 工作面 冲击 危险性 采前预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特别是一种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日益严重,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全面、准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是进行冲击地压灾害针对性防治的基础。目前,根据应用阶段的不同,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可分别为两类:①工作面贯通之后,回采之前的危险性预评价;②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实时评价。以在线监测设备为主要手段的电磁辐射法、采动应力监测法、微震法、地音法等,一般用于开采过程中的实时评价。
在预评价方面,模拟法一般无法评价对工作面冲击地压有显著影响的未知构造(如断层),模拟结果只能反映宏观规律。多参量综合评价法(综合指数法、神经网络法、数量化理论法、突变级数法等)的最终结论为工作面的总体危险等级,无法指导针对性防治工作。钻屑法主要检测巷道近区围岩,取样范围有限,无法反应工作面深部煤岩冲击危险性。施工质量受工人操作水平影响显著。遇水或夹矸时,施工难度大,钻屑量准确度降低。若进行全巷道检测,工程量过大,耗时过长。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结论针对性强,准确度高,且操作简单快捷的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方法针对性差、准确度低、操作耗时耗力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通过在采前预评价的回采工作面的开切眼、回风巷或运输巷内布置一定数量的震源和检波器,利用地震CT探测技术进行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实验室实验确认地震波在所述回采工作面直接顶、老顶和煤层中的纵波速度vz、vl和v0;
(b)根据采区地质资料和工作面布置情况确认所述回采工作面直接顶厚度hz和震源至所述直接顶底面距离h0;
(c)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出源检距允许最小值xz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8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