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8515.0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8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文;毛德兵;徐刚;蓝航;潘俊锋;夏永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采 工作面 冲击 危险性 采前预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通过在采前预评价的回采工作面(1)的开切眼(2)、回风巷(3)或运输巷(4)内布置一定数量的震源和检波器,利用地震CT探测技术进行评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实验室实验确认地震波在所述回采工作面(1)直接顶、老顶和煤层中的纵波速度vz、vl和v0;
(b)根据采区地质资料和工作面布置情况确认所述回采工作面(1)直接顶厚度hz和震源至所述直接顶底面距离h0;
(c)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出源检距允许最小值xzl:
其中,
(d)根据步骤(c)计算结果,确定震源和检波器相对距离及在所述回采工作面(1)的所述开切眼(2)、回风巷(3)或运输巷(4)内布置数量和位置;
(e)在所述震源和所述检波器布置安装完成后,激发震源产生地震波,通过所述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利用地震CT技术确定地震波在岩层内传播速度的二维分布图,进而确定传播速度梯度的二维分布图;
(f)根据步骤(e)所获得的所述波速二维分布图和所述波速梯度二维分布图,分别计算得出基于岩层波速分析的波速动力破坏可能性指数二维分布图和基于波速梯度分析的波速梯度动力破坏可能性指数二维分布图;
(g)对步骤(f)所获得的所述两类动力破坏可能性指数二维分布图叠加分析,根据以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获得探测区域岩层动力破坏综合可能性指数二维分布图,并据此确定探测区域内岩层动力破坏危险区域,并根据下表确定等级,表中C为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
(h)根据步骤(g)确定的所述探测区域内岩层动力破坏危险区域及等级,确定所述回采工作面(1)的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并根据下表确定的等级指标确定所述巷道冲击危险区域所属等级,表中,r弱是巷道至弱冲击危险区域的最小距离,r中是巷道至中等冲击危险区域的最小距离,r强是巷道至强冲击危险区域的最小距离,b是巷道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采前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轮交差激发的方式进行探测,即在所述回风巷(3)内先布置第一轮震源(5),对应在所述运输巷(4)内先布置第一轮检波器(6),在第一轮地震波激发接收后,再在所述回风巷(3)内布置第二轮震源(7),对应在所述运输巷(4)布置第二轮检波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85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