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柔性集成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7742.1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谭丕强;俞锐康;胡志远;楼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尾气 净化 柔性 集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柔性集成装置,由柴油机排气管(2)、DOC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DOC后端管(4)、气流控制阀(5)、DPF尾气阀(6)、SCR尾气阀(7)、DPF前端管(8)、SCR前端管(9)、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和连接管(12)组成,其特征在于:DOC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的一侧通过柴油机排气管(2)连接柴油机(1),另一侧连接DOC后端管(4)一端,气流控制阀(5)的一侧连接DOC后端管(4)另一端,上侧连接DPF前端管(8)一端,下侧连接SCR前端管(9)一端,DPF前端管(8)另一端连接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的前端,SCR前端管(9)另一端连接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的前端,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的后端通过连接管(12)与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的后端相连;DPF前端管(8)中布置可旋转的DPF尾气阀(6),DPF尾气阀(6)上侧与大气相通,SCR前端管(9)中布置可旋转的SCR尾气阀(7),SCR尾气阀(7)下侧与大气相通;气流控制阀(5)设置有两个位置,同时配合DPF尾气阀(6)和SCR尾气阀(7)的转向,以决定气流进入DPF前端管(8)和SCR前端管(9)的先后顺序。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柔性集成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柴油机(1)排出的废气依次经过排气管(2)、DOC柴油机氧化催化器(3)和DOC后端管(4)后到达气流控制阀(5)处,气流控制阀(5)设置有两个位置,同时配合DPF尾气阀(6)和SCR尾气阀(7)的转向,以决定气流进入DPF前端管(8)和SCR前端管(9)的先后顺序;
(1) 当柴油机处于负荷率大于等于50%运行时,柴油机颗粒排放量较高,排气温度也较高;切换气流控制阀(5),同时关闭DPF尾气阀(6)和打开SCR尾气阀(7);废气先进入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以过滤净化颗粒,有利于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的再生过程,同时减少了后续沉积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的颗粒沉积量,有利于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反应的进行;然后,过滤颗粒后的废气经由连接管(12)进入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由于高负荷时排气初始温度较高,经由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再进入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时,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内仍具有一定温度以有利于NOx的催化还原过程;;
(2) 当柴油机处于负荷率小于50%运行时,柴油机颗粒排放量较低,排气温度也较低;切换气流控制阀(5),同时关闭SCR尾气阀(7)和打开DPF尾气阀(6);废气先进入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以降低NOx排放;由于此时颗粒排放量低,故沉积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11)内壁的颗粒量较少,对其工作性能影响较小;然后废气经由连接管(12)进入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对其颗粒进行过滤捕集净化;该方式还可实现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的反吹再生,即废气先进入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10)时,长时间沉积在左侧通道内的、不能利用化学再生方式去除的颗粒,可通过逆向的气流,对其进行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77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温度显示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拖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