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MYB类转录因子GmMYB181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3697.2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喻德跃;薛茜;黄方;阚贵珍;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C07K14/415;A01H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myb 转录 因子 gmmyb181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大豆MYB类转录因子GmMYB181的应用,具体涉及来源于大豆的在花器官中特异性表达并与花器官发育及生长发育相关的MYB类转录因子GmMYB181在植物株型和植物生殖器官改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生殖生长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植物繁殖后代和种群扩散的手段和基础,也是农业生产获得产品的关键时期。花器官是生殖过程中重要的功能器官,花的发育是植物生殖生长期开始的重要标志,它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以及品质。花的发育,即成花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理活动。植物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营养分生组织形成花序分生组织,花序分生组织逐步形成花分生组织,然后产生花器官原基,花器官原基最终分化成各种花器官,形成一朵完整的花。这一过程受到外界环境诱导和基因网络的严格控制,伴随着一些特异基因的差异性表达。目前已发现许多基因家族与花发育调控密切相关。
MYB类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几乎参与了植物发育和代谢的各个方面。基因表达调控方式有多种,主要通过多种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靶基因的精密调控,拟南芥中MYB转录因子被发现是其他调控子的直接靶标基因。MYB类转录因子与其它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通过组合调控的方式调节植物次生代谢、调节植物细胞的形成与模式建成,并对外界环境及激素等做出应答。2007年Yang等发现拟南芥中过表达AtMYB24基因会导致植株矮小且花器官发育不良,花药不开裂,花粉无活性。Byongchul等(2002)研究证明AtMYB21的异位表达会导致胚轴细胞伸长缓慢、幼苗致死、转基因植株叶和花瓣变小、心皮形态变异等一系列形态变异,说明MYB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于MYB类转录因子的数量众多,虽然总的来讲参与了植物发育和代谢的各个方面,但是不同的MYB类转录因子各自发挥的生物功能差异非常大,尚无法由已知的MYB类转录因子的生物功能推测新的MYB类转录因子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公开一个大豆MYB类转录因子基因GmMYB18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基因在生殖器官改造中的基因工程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大豆基因GmMYB181,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本发明所述的大豆MYB类转录因子基因GmMYB181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
含有本发明所述的大豆MYB类转录因子基因GmMYB181的表达载体。
本发明所述的大豆MYB类转录因子基因GmMYB181的基因工程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大豆MYB类转录因子基因GmMYB181优选在植物株型和/或生殖器官改造中的基因工程应用。
所述的植物生殖器官优选花器官和果荚形态。
使用GmMYB181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启动子或诱导型启动子。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的选择性标记基因(GUS基因、GFP基因等)或者抗生素标记物(庆大霉素标记物、卡那霉素标记物、潮霉素标记物等)的抗性基因。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直接以表型性状筛选转化植株。
携带有本发明GmMYB181的植物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接DNA转化、显微注射、电导、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将转化的植物组织培育成植株。被转化的植物宿主既可以是水稻、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也可以是烟草、拟南芥、大豆、油菜、黄瓜、番茄、杨树、草坪草、苜蓿等双子叶植物。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3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