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2444.3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5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明;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71/12 | 分类号: | C07C271/12;C07C269/04;B01J3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丙基 氨基甲酸酯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3-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农业及生物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所熟知的农药呋喃丹,即是一类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在医学上,也有着广泛应用。如新斯利明也是一种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在治疗青光眼上卓有疗效。同时,这类化合物中含有酰胺基这类化学活性基团,也是较好的离去基团,在有机中间体合成中有重要作用。(a)E.Chae,H.J.Yi,Y.Choi,H.Cho,K.Lee,H.Moon,Bioorg.Med.Chem.Lett.2012,22,2434-2439;(b)S.Wang,M.B.Onaran,C.T.Seto,Org.Lett.2010,12,2690-2693;(c)R.Naito,Y.Yonetoku,Y.Okamoto,A.Toyoshima,K.Ikeda,M.Takeuchi,J.Med.Chem.2005,48,6597-6606;some carbamates were applied as insecticides,see:either(d)US20090068242A1or(e)WO2010055267A1.二氧化碳由于其特殊性(温室效应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廉价碳源),因而对其研究相对较为成熟,已有一系列工作报道对其活化,但是相关的串联反应报道较少。而串联反应中构筑手性的报道几乎没有。(a)G.A.Olah,A.Goeppert,G.K.S.Prakash,Beyond Oil and Gas:The Methanol Economy,John Wiley & Sons,2006;for the recent reviews,see;(b)J.Louie,Curr.Org.Chem.2005,9,605-623;(c)M.Mori,Eur.J.Org.Chem.2007,4981-4993;(d)T.Sakakura,J.C.Choi,H.Yasuda,Chem.Rev.2007,107,2365-2387;(e)M.Aresta,A.Dibenedetto,Dalton Trans.2007,2975-2992;(f)A.Correa,R.Martin,Angew.Chem.Int.Ed.2009,48,6201-6204;(g)S.N.Riduan,Y.Zhang,Dalton Trans.2010,39,3347-3357;(h)A.Behr,G.Henze,Green Chem.2011,13,25-39;(i)K.Huang,C.L.Sun,Z.J.Shi,Chem.Soc.Rev.2011,40,2435-2452;(j)M.Cokoja,C.Bruckmeier,B.Rieger,W.A.Herrmann,F.E.Kuhn,Angew.Chem.Iht.Ed.2011,50,8510-8537;(k)X.-B.Lu,D.J.Darensbourg,Chem.Soc.Rev.2012,41,1462-1482;(1)W.Z.Zhang,X.B.Lu,Chin.J.Catal.2012,33,745-756.(m)L.Zhang,Z.-M.Hou,Chem.Sci.2013,4,3395-3403.(n)F.Fontana,C.C.Chen,V.K.Aggarwal,Org.Lett.2011,13,3454-3457;(o)N.Kielland,C.J.Whiteoak,A.W.Kleij,Adv.Synth.Catal.2013,355,2115-2138;(p)B.M.Trost,S.R.Angle,J.Am.Chem.Soc.1985,107,6123-6124;(q)M.Yoshida,M.Ihara,Angew.Chem.Int.Ed.2001,40,616-619;(r)M.Yoshida,Y.Ohsawa,K.Sugimoto,H.Tokuyama,M.Ihara,Tetrahedron Lett.2007,48,8678-8682.但是到目前为止,含有光学活性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报道非常少。而在药物研究上,手性药物占据着及其重要地位,因而合成手性氨基甲酸酯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3-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3-取代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2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