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封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2374.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3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行信;佐鸟和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封防振 装置 | ||
1.一种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安装在振动源侧的第一安装构件(1);被安装在振动被传递侧的第二安装构件(2);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主体部(3),并形成将此弹性主体部作为壁的一部分的液室,将此液室内由分隔构件(11)划分成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并且将这些主液室与副液室之间由在规定的输入振动中产生第一共振的第一节流孔(14)连通,而且在分隔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为了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化而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分隔构件(30);
在前述分隔构件(11)上设置第二节流孔(50),该第二节流孔(50)连通前述主液室(12)与副液室(13),以与前述第一节流孔(14)的第一共振不同的频率进行第二共振,由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的一部分开闭此第二节流孔(50);并且,
前述分隔构件(11)在外周部具备前述第一节流孔(14),而且具备作为其主液室(12)侧的开口的第一开口(24);
前述第二节流孔(50),与前述第一节流孔(14)分离地另外地形成,而且作为其主液室侧的开口的第二开口(25)与前述第一开口(24)另外地形成;并且,
前述分隔构件(11)具备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嵌合此弹性分隔构件(30)的框构件(40);和将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固定在前述框构件(40)上的盖构件(20);
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具备中央部的受压部(31)和设置在其外周部的支承弹簧部(32);
前述框构件(40)具备环状槽(41)、支承壁(44)和中央开口部(47);该环状槽(41)在外周部形成在外周壁(42)与内周壁(43)之间;
该支承壁(44)在内周壁(43)的内侧支承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的外周部;
该中央开口部(47)在支承壁(44)的内侧开口,与前述副液室(13)连通,并且由前述受压部(31)开闭;
前述第二节流孔(50)将一端与前述第二开口(25)连通,将另一端与前述中央开口部(47)连通,在前述内周壁(43)与受压部(31)之间形成了第三液室(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节流孔(50)形成在前述第一节流孔(14)的内侧,前述第二开口(25)也形成在前述第一开口(24)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上,形成围着前述受压部(31)的外周的环状槽(33),此环状槽(33)构成前述第三液室(3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上,形成围着前述受压部(31)的外周的环状槽(33),此环状槽(33)构成前述第三液室(3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受压部(31)的外周面全周,形成向前述环状槽(33)开放了的环状凹部(36),此环状凹部(36)构成前述第三液室(37)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受压部(31)的外周面全周,形成向前述环状槽(33)开放了的环状凹部(36),此环状凹部(36)构成前述第三液室(37)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一体地具备在前述受压部(31)的周围具有间隔地围着的周壁(34);
在此周壁(34)与前述受压部(31)之间形成前述环状槽(33),并且在周壁(34)的一部分上设置切口部(38),使环状槽(33)与周壁(34)的外方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一体地具备在前述受压部(31)的周围具有间隔地围着的周壁(34);
在此周壁(34)与前述受压部(31)之间形成前述环状槽(33),并且在周壁(34)的一部分上设置切口部(38),使环状槽(33)与周壁(34)的外方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一体地具备在前述受压部(31)的周围具有间隔地围着的周壁(34);
在此周壁(34)与前述受压部(31)之间形成前述环状槽(33),并且在周壁(34)的一部分上设置切口部(38),使环状槽(33)与周壁(34)的外方空间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未经山下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23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蒸发器
- 下一篇:荧光体、荧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