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磷酸亚锡废渣的回收处理办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8111.3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1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叶有明;谢雪珍;张诚;阮桦;吴伯增;农永萍;廖珍旭;陈进中;伍祥武;杨育兵;王运龙;荣桂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42 | 分类号: | C01B25/4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郭平香 |
地址: | 54502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废渣 回收 处理 办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焦磷酸亚锡的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磷酸亚锡废渣的回收处理办法。
背景技术
焦磷酸亚锡常温下为无色或白色粉末,不溶于水,贮存使用时其性能稳定。焦磷酸亚锡用途广泛,主要用于无氰电镀的镀锡;用作牙膏的填充剂,在牙膏中微有离解,对于防止牙病有一定作用;在印染工业用于染色;在陶瓷工业用于精制陶土;在涂料工业中适当加入可缓解油漆填料在油漆中的沉降速度,改善油漆性能。
目前对焦磷酸亚锡生产方法的研究较少,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481363.2、名称为“一种制备高纯度焦磷酸亚锡的方法”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080821.5、名称为“制备焦磷酸亚锡的方法”专利报道所述,目前焦磷酸亚锡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用氯化亚锡或硫酸亚锡与焦磷酸盐反应制备,此种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均为市售化学品,成品较高,现申请人尚未查到关于焦磷酸亚锡废渣回收处理的相关文献和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焦磷酸亚锡废渣的回收处理办法,以到达资源的综合回收和利用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焦磷酸亚锡废渣的回收处理办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焦磷酸亚锡废渣加入浓酸溶解,过滤,滤液备用;
(2) 取碱液加热到70~90℃,在搅拌状态下滴加上述滤液至pH值2~4,保温反应30~60min,得混合液;
(3)所得混合液经离心甩干,洗涤,真空烘干后即可得到焦磷酸亚锡产品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焦磷酸亚锡废渣为焦磷酸亚锡生产现场回收的地板废渣和地坑废料,废渣的主要成分为焦磷酸亚锡。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浓酸为浓盐酸或浓硫酸。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0~38%,所述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98%。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和氢氧化钾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水溶液。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碱液的质量分数为5~50%。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10~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质量分数5~20%碳酸钠水溶液。
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加热的方式为蒸汽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焦磷酸亚锡废渣的回收处理办法,使生产废渣得以重新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回收了锡金属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产品的直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焦磷酸亚锡废渣均为焦磷酸亚锡生产现场回收的地板废渣和地坑废料。
实施例1:
(1)将200kg焦磷酸亚锡废渣放入3m 3的反应釜中,加入300 L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搅拌待焦磷酸亚锡废渣完全溶解后,放入滤盘,过滤,取滤液泵至反应釜高位槽中备用;
(2)用水冲洗反应釜后,在3m 3的反应釜中加入400L的去离子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00kg的碳酸钠,待碳酸钠全部溶解后,蒸汽加热将溶液温度升至90℃,不断搅拌下,滴加高位槽滤液,直至反应液pH为2.5,继续保温30min备用;
(3)将上述备用的反应液先后经离心甩干,洗涤,真空烘干后可得到180kg焦磷酸亚锡产品,焦磷酸亚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9.54%。
实施例2:
(1)将200kg焦磷酸亚锡废渣放入3m 3的反应釜中,加入350 L 水和350L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搅拌待焦磷酸亚锡废渣完全溶解后,放入滤盘,过滤,取滤液泵至反应釜高位槽中备用;
(2)用水冲洗反应釜后,在3m 3的反应釜中加入400L的去离子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00kg的碳酸钠,待碳酸钠全部溶解后,蒸汽加热将溶液温度升至70℃,不断搅拌下,滴加高位槽滤液,直至反应液pH为3,继续保温30min备用;
(3)将上述备用的反应液先后经离心甩干,洗涤,真空烘干后可得到173kg焦磷酸亚锡产品,焦磷酸亚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9.15%。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8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