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引发剂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3718.2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4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樊彬;张永彬;张祥;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95/108 | 分类号: | C07D295/108;C08F2/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发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引发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引发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光引发剂在光固化体系中(包括UV胶,UV涂料,UV油墨等),接受或吸收外界能量后自身发生化学变化,分解为自由基、阳离子或阴离子,引发聚合反应。
光引发剂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有一定的吸光能力,在直接或间接吸收光能后,光引发剂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经瞬间窜跃至激发三线态;在激发单线态或三线态经历单分子或双分子化学作用后,产生能够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碎片,这些活性碎片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等。
光引发剂通常需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及较高的反应活性,同时,要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能够长时间储存,实际使用时,需要依据预聚体和单体的类型选择活性适当的光引发剂。
申请公开号为CN102981367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4-(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硫醚作为光引发剂的感光性组合物,包含以下组分:(A)2-6质量份的4-(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硫醚光引发剂,结构如下所示;
(B)1-10质量份的有机胺类助光引发剂,具体为: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或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C)20-80质量份的乙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单体,具体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酯;(D)20-80质量份的乙烯类不饱和化合物预聚物,具体为:烯烃不饱和单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羧酸和多元醇或环氧化物的酯化物,并且其链上或侧基上有烯键不饱和基团的聚合物。
该申请中所采用的4-(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硫醚,仅有一个能够进行光引发的官能团,光引发的效率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引发剂的合成方法,合成的光引发剂具有两个能够进行光引发的官能团,增加了光引发剂的感光活性,提高了光引发的效率。
一种光引发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苯硫醚和异丁酰氯溶于第一溶剂中,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傅克反应,得到化合物I,化合物I的结构式(I)如下所示:
所述第一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二硫化碳或氯苯;所述二苯硫醚与第一溶剂的质量比为4~10;所述二苯硫醚和异丁酰氯的摩尔比为1:2~3;所述三氯化铝与二苯硫醚的摩尔比为1:2~3.5;所述的傅克反应进行的温度为0~120℃。
所述的傅克反应利用气相色谱(GC)进行跟踪,反应进行至二苯硫醚完全消耗为止。
傅克反应结束后,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对傅克反应的产物进行分解洗涤,分解洗涤完毕后,将所得油相(所述油相中包含化合物I)直接用于卤代反应。
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进行多次洗涤,以尽可能地去除傅克反应的副产物,将多次洗涤得到的油相合并后,进行卤代反应;多次洗涤得到的水相合并后,可用于制备聚三氯化铝,实现循环利用,提高化工物料的使用率。
(2)所得化合物I与卤素进行卤代反应,得到化合物II,化合物II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X为Cl或Br;
优选地,所述卤素为Cl2或Br2。
所述化合物I和卤素的摩尔比为1:0.5~3。
所述卤素为Cl2,进行氯代反应时,加入辅助组分加速反应进行,所述辅助组分为盐酸、硫酸、磷酸、甲酸、醋酸中的至少一种。
辅助组分中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31%,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0~98%,磷酸的质量分数为50~80%。
所述化合物I和Cl2的摩尔比为1:2~3;所述辅助组分与Cl2的摩尔比为0.01~0.5:1,计算辅助组分与Cl2的摩尔比时,是以辅助组分中的溶质为参照,例如辅助组分为15~31%的盐酸,则盐酸中HCl与Cl2的摩尔比为0.01~0.5:1。
为了保证所述氯代反应的顺利进行,所述氯代反应的温度为10~80℃。进一步优选,所述氯代反应的温度为10~50℃。
所述卤素为Br2,进行溴代反应时,依次加入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加速反应进行,所述第一组分为盐酸、硫酸、磷酸、甲酸、醋酸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组分为硫酸、硝酸或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组分与Br2的摩尔比为0.01~0.5:1;所述第二组分与Br2的摩尔比为0.5~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3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