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97363.0 申请日: 2013-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3688723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2
发明(设计)人: 张小雨;孙宏勇;陈素英;邵立威;张喜英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7/06
代理公司: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代理人: 王琪
地址: 050021 ***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冬小麦 抗旱 蒸腾 增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干旱成为了粮食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缺水会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以及品质下降。例如,干旱发生在开花期前后(开花前20-30天或者花后10天)会降低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较为普遍的反应是通过闭合气孔降低蒸腾耗水,但气孔关闭同时限制了CO2固定以及光合过程。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气孔调节在平衡奢侈蒸腾与碳同化方面的作用,希望找到可行方法来提高冬小麦抗旱能力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喷施抗蒸腾剂阻止冬小麦表面水分散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见效快的特点。研究显示,对多种大田作物喷施抗蒸腾剂能够提高其叶片水势、植株成活率以及产量。

在抗蒸腾剂领域,研究重点大多集中于新品种研发和已有品种使用范围、剂量的进一步摸索方面,虽然这种研究模式有利于新产品更快转入生产应用,但较少涉及不同抗蒸腾剂产品之间综合配套使用方式的研究。近年来推出的抗蒸腾剂产品在作用机制、效果上的侧重多有不同且各具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探讨一种包括从冬小麦播种,灌溉和不同生长阶段组合使用抗蒸腾剂的综合方法,建立包括多种抗蒸腾剂产品的组合使用方法和指标体系,针对冬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特点喷施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抗蒸腾剂,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抗旱增产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冬小麦采用四个相等窄行距15cm,加1个宽行距20cm的模式播种,播种密度为300粒/m2

B、在冬小麦拔节期浇水54m3/亩,其他生育期不再另浇水,施肥量与当地农户保持一致,即施底肥磷酸氢二铵70斤/亩,尿素30斤/亩。

C、在冬小麦抽穗期叶面喷施黄腐酸,稀释倍数:8%商品黄腐酸与水质量比为1∶1000,田间施用量为6.7L/亩;

D、冬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脱落酸,稀释倍数:90%的商品脱落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30000,田间施用量为6.7L/亩。

所述的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播种方式适用于麦垄套种或麦后贴茬直播。

所述的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中步骤B所述的磷酸氢二铵中含N16%,含P2O546%,尿素中含N≧46.4%。

所述的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中步骤C喷施黄腐酸或步骤D喷施脱落酸时选择晴天无风傍晚,如果喷后6小时遇雨淋需重喷一遍。

脱落酸作为植物内源激素,能够引发一系列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还能促进淀粉以及多糖类物质合成,试验证实干旱条件下喷施脱落酸能够促进植株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并提高植物耐旱性;黄腐酸作为一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能够通过提高作物抗氧化酶活性维持作物正常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并且黄腐酸作为一种抗蒸腾剂已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阶段,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冬小麦进行大范围施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抗旱增产效果,成本也较为低廉。本发明通过在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两种抗蒸腾剂优势互补,在保证冬小麦“四密一稀”增产效果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小麦密植灌溉需水量较大的缺点,最终达到抗旱增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抽穗期冬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量对比图

图1所示,在抽穗期选择不同地块冬小麦分别施用黄腐酸、脱落酸和等量水为对照,共三个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于抽穗末期取每个处理中冬小麦植株样本10-15株,实验室测定叶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施用黄腐酸可显著提高开花期冬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且效果优于施用脱落酸和水;

图2为冬小麦灌浆期同化物转移率对比图

图2所示在灌浆初期选择不同地块冬小麦分别施用黄腐酸、脱落酸和等量水为对照,共三个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分别于抽穗末期和灌浆末期取每个处理中冬小麦植株样本10-15株,实验室测定叶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后,计算同化物转移率。结果显示,在冬小麦灌浆初期施用脱落酸效果优于施用黄腐酸。

图3为冬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对比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7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