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盘管内表面的一种清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5087.4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6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叶国海;梁刚;黄绍辉;楼海波;董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57 | 分类号: | B08B9/057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盘管内 表面 一种 清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管内表面的清洗方法,特别是关于空调制冷用的铜盘管的内表面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愈来愈高,制冷行业弃用传统的氟氯碳化物(氟利昂)制冷剂,采用新型制冷剂已大势所趋。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无氟制冷剂如R134a等,在使用过程中因与管路内残留物互溶性差,导致制冷剂性能劣化产生析出物,容易堵塞毛细管或膨胀阀,导致制冷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因此,要求制冷系统使用的铜管内表面含杂质量少,对铜管内表面清洁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国标准为38mg/m2,欧洲标准为20mg/m2,而日本标准更高,要求在10mg/m2以下。
一般情况下,影响铜管内表面清洁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在拉伸过程中润滑油的残留,其残留物若在退火时不能完全挥发并排出管外,则会严重影响管内表面清洁度。内螺纹盘管由于内表面有很多沟槽,清除残油就更加困难。所以铜盘管和内螺纹母管在复绕成成品后都要进行清洗,之后在成品退火的过程中还需进行吹扫。
现有生产方法均以压缩氮气为气源,清洗一吨铜管平均费用为58.41~67.41元。对内表面清洁度要求在10mg/m2以下的铜管,还需增加清洗次数,清洗液、海绵球、氮气用量增加。另外,压缩氮气对运输、贮存、使用环境都有一定的温、湿度要求,因此,清洗的方法还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铜盘管内表面清洗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低成本、可满足空调制冷用铜管高清洁度的要求。
铜盘管内表面的一种清洗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a、先在盘管的入口端注入清洗剂适量,然后塞入清洁球3~5只;
b、再向盘管的同一入口端注入清洗剂,然后再加塞清洁球3~5只;
c、对上述经过b步骤操作处理的入口端吹入气压为3~6Mpa,气流量为10~11M3/min压缩的净化空气,直至清洁球全部从盘管的出口端被吹出;
d、根据被吹出的最后一个清洁球颜色,判断管子的内表面是否清洗干净,若清洁球基本保持原色,铜管内表面已清洗干净,否则,重复步骤a、b、c;
e、将清洗合格的上述盘管充入氮气并在氮气的退火炉中退火处理后,对铜管取样做清洁度检测。
所述注入清洗剂的用量根据实际盘重计算,100kg的盘管清洗剂用量为200ml~400 ml。
所述的清洁球为密度30±2g/cm3的海绵球,海绵球尺寸比盘管内径大0.3~0.5mm。
所述的清洗方法步骤c所述压缩的净化空气质量为:
压缩的净化空气粒子浓度:≤0.01ppm,
压缩的净化空气粒子尺寸:≤0.01μm,
压缩的净化空气油分子浓度:≤0.003ppm,
压缩的净化空气干燥度:常压露点≤-20℃,
制备压缩的净化空气,要通过“空压机——储气罐——过滤器——冷干机——过滤器——吸干机——过滤器——用气端”处理过程。
经清洗后的盘管在退火的过程中要充入氮气吹扫清除留存在管内的空气,使管内不被氧化。
本发明的优点:采用压缩空气作清洗动力源,与其它气源比,它具有成本低,获取方便,得到干燥净化的压缩空气,替代压缩氮气,用于铜盘管清洗的气源,做为推动清洗剂和海绵球的动力,清洗成本降低50%左右,且使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也可用于其他材质盘管清洗的动力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柱状铜盘管示意图。
图2为铜盘管清洗示意图。
图3为压缩机制造干燥压缩空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盘管的方式有两种,图1所示,是从一端起点螺旋盘绕成有一定高度、厚度,多层的圆柱状盘管。图2所示,1为入口端,2为出口端,3为清洁球,4为清洗剂,A—A右侧表示剖面。
清洗剂是一种铜管专用清洗剂,属于窄馏碳氢类清洗剂,主要成分:窄馏程碳氢化合物、石油醚、卤代烃、抑雾剂、稳定剂。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在清洗过程中主要是溶解拉拔过程中残留在管内的润滑油。铜盘管选用型号为KT-821。
清洗球用海绵球属于聚脂类海绵,密度30±2g/cm3,作配合清洗剂擦拭铜管内壁残留的油污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5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网版运输推车
- 下一篇:一种液压缸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