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2972.7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2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杰;刘晴;杨泽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8/00;F21S8/00;F21V2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光源、应用该线光源的背光模组以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装置相比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具有轻薄、驱动电压低、没有闪烁抖动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平板显示装置分为主动发光显示装置与被动发光显示装置;例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就是一种被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画面稳定、图像逼真、消除辐射、节省空间以及节省能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显示装置等电子产品中,已占据了平面显示领域的主导地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模组为其提供光源。依据光源设置的位置,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主要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由于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光源设置在光学膜材的两侧,而在现有技术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例如如图1所示,光源为包括圆柱体导光棒11和设置在圆柱体导光棒端部的点光源21的线光源,线光源设置在底面反射片与光学膜材的之间,并且需要和光学膜材3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混光距离H1;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对比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明显不足就是外观较厚,导致应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直下式显示装置的厚度难以进一步缩减。
然而,直下式显示装置也有其优点,例如,在画面调控上的优势要大一些,而且在成本上也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一旦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厚度上有所突破,低成本且厚度较小的直下式显示装置将得以实现。而减小直下式背光模组厚度的关键在于减小混光距离,即在保证显示品质的前提下减小光源到光学膜材之间的距离。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显示品质的前提下,能够减小混光距离的线光源;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线光源的背光模组以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光源,包括椭圆柱型导光棒以及设置在所述椭圆柱型导光棒端部的点光源。
优选的,所述椭圆柱型导光棒的两端均设置有点光源。
优选的,所述椭圆柱型导光棒的一端设置有点光源,另一端设置有反射片。
优选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点光源之上反射灯罩。
优选的,所述点光源为LED点光源或者激光光源。
优选的,所述椭圆柱型导光棒表面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点光源入射的光线均匀出射的微结构;
或者,所述椭圆柱型导光棒内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点光源入射的光线均匀出射的散射粒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线光源的背光模组,所述椭圆柱型导光棒的长轴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所述线光源。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面反射片以及光学膜材;所述线光源设置在所述底面反射片与光学膜材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光源,通过设置椭圆柱型导光棒,并在椭圆柱型导光棒的端部设置点光源,椭圆柱型导光棒用于将点光源入射的光线转换为线光源;由于利用了椭圆柱型导光棒,从而可以将光线向更大的角度扩散,因此将该线光源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在保证显示品质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减小混光距离,从而可以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为实现超薄型的直下式显示装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示意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示意结构俯视图。
图中:11:圆柱型导光棒;12:椭圆柱型导光棒;21:点光源;22:反射灯罩;31:底面反射片;32:光学膜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2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话线供电LED灯
- 下一篇:基于云平台的人体健康检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