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90902.8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妍;刘洁;黄锦鸿;宿雅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层次 分析 新能源 企业 价值 评估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使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新能源企业作为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载体,对其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经济管理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存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别基于资产基础、收益基础和市场基础,而已有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本都是把成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直接嫁接到新能源企业价值的评估实践中,没有深入考虑新能源企业本身的特殊性,未对各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条件、应用范围和关键指标体系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新能源企业价值评指标体系的定量分析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往直接利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时,在处理不确定问题上有很大的主观性,往往造成评估结论的全面性和公正性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因此,开发出一种考虑多种评价指标因子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以期对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更全面,是一项卓有意义的工作。
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是指在除去经营费用、税收、本息偿还以及为保障预计现金流增长要求所需的全部资本性指出后的现金流。该模型实际上是把企业股东作为企业剩余权益的最终索取者,认为企业的价值仅为股东权益的价值,不包括债权人的权益价值。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与决策方法,它将评价者或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学化,通过判断比较和计算,求出各指标的权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存在评估结论不全面和缺乏公正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客观全面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并选取影响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所需要的各项指标基础数据,包括所评估企业的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评估企业的非财务指标:行业的平均收益率、风险系数、该企业市场占有率、新能源产品的账面净值、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强度、新能源产品及其技术性收入所占比重、新能源技术人员比重、高学历员工比重、智力资本比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是否多重上市、独立董事比例、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偏好度、企业资源利用率、企业参与社会绿色活动程度、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
(2)分析评估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建立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次,在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立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共九个,财务指标下设的二级指标共四个,分别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非财务指标下设的二级指标共五个,分别为:行业发展机会价值、产品独特性、人力资源综合效能、公司治理效率、环境因素综合效能;
最后,在二级指标下继续设立三级指标:
①建立财务指标体系
②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
(3)建立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的整体模型:
如附图一。
本发明是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新能源企业价值的共同驱动效应,对已有未来现金折现技术进行修正。因此,提出的评估思路为: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新能源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驱动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量化为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的修正系数,采用修正后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计算出新能源企业的整体价值。
(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能源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
①根据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权重,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分别确定权重。例如:对各个财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权重,通过对各指标的两两比较,
同时运用重要程度划分表(如表3所示),得出每一指标相对于另一个指标的标度值或者得分。非财务指标的权重确定同理。
设定标度含义:
②构造判断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9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泵用连接管及混凝土输送装置
- 下一篇:建筑模板里外墙加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