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送菜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86926.6 | 申请日: | 201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4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平 |
| 主分类号: | A47G23/08 | 分类号: | A47G23/08;B65G35/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饮食店用的智能送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餐饮店送菜工作大都通过人工来完成,这需要较多的服务人员,不仅工作效率有限,而且人工成本较高。随着自助餐厅的推广普及,人们对餐厅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使用自动送菜装置。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自动送菜装置主要有:机械链条式,输送带式和流水槽式。一般而言,输送带式和流水槽式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晃动,难以用来传送含汤汁食材。一篇公开号为CN203226584U的中国专利揭示一种自动小车车道送餐设备,包括送餐小车、专用车道、小车停车及升降设备和主控计算机,其中小车停车及升降设备设置在专用车道上,主控计算机通过指令指引送餐小车沿专用车道行走、操控小车停车及升降设备的工作。然而,现有的这些送菜系统虽然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空间。但由于整个自动送菜系统须在地面运行,占地空间得不到完全释放,而且受人员活动影响,存在交叉污染的隐患,卫生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本申请人早期提出了一种餐饮食店内配送系统,公开号为CN203199581U,其包括:设置在天花板上的运行轨道,设置在运行轨道上的食物承载体,以及与食物承载体连接的驱动机构。该专利使食物承载体在室内高空中运行,很好地解决了自动送菜系统占用地面空间的问题。而本申请是在上述专利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出的智能送菜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准确、送菜快捷、送菜过程稳定的智能送菜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送菜装置,包括:悬空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用来输送盛菜器的行走小车,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行走小车上还设有升降机构,所述盛菜器通过升降机构与行走小车连在一起,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行走小车、升降机构信号连接,用来控制行走小车和升降机构的送菜动作。
作为改进地,智能控制系统的数量与行走小车的数量一致,在每个行走小车上相应地安装一个智能控制系统。
作为改进地,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锁扣机构,盛菜器通过锁扣机构与升降机构进行抓放式连接;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锁扣机构信号连接,用来控制锁扣机构的开合。
作为改进地,所述行走小车包括:车体板,安装在车体板上的行走轮和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上连接有减速箱和用来控制行走小车行走速度的变频器,行走电机的转轴通过驱动齿轮与行走轮咬合;所述行走轮外包有耐磨橡胶面。
作为改进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升降绳索机构,盛菜器平稳机构和盛菜器固定板;其中,
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行走小车上;
所述升降绳索机构包括:与升降电机转轴连接的收绳轮,连接收绳轮和盛菜固定板的两根扁绳;
所述盛菜平稳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行走小车和盛菜器固定板上。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盛菜平稳机构包括连接行走小车和盛菜器固定板的至少两个叉架机构,每个叉架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叉架,每组叉架由连在一起、相互可旋转的两个连杆组成。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叉架机构设置在盛菜器运行方向平行的两侧,每组叉架的两个连杆等长,两个连杆的中点相互可旋转的连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微型电机和锁扣,所述微型电机通过齿条传动装置控制锁扣来回运动,达到锁紧和解锁的目的;或所述锁扣机构包括:挂钩,驱动挂钩锁紧盛菜器的弹簧,及驱动挂钩解锁盛菜器的电磁铁;所述挂钩、弹簧、电磁铁都安装在盛菜器固定板上。
作为改进地,所述导轨上对应安装有行车导电线,所述行走小车、升降机构通过导电刷与行车导电线连接。
进一步改进地,叉架机构的上端与车体板连接,叉架机构与车体板两个连接点中的一个为定点转动连接,另一个为滑槽式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实施方案,所述导轨为悬吊在天花板上或安装在墙壁上的循环式导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送菜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平,未经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