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圈内齿棒间距测量检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73904.6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7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圈内 间距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长度尺寸测量的检具,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齿圈内齿棒间距测量的检具。
背景技术
齿圈是汽车差速器中的主要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传动质量。在批量生产过程中要随机抽检齿圈加工质量,以免发生批量报废质量事故。齿圈内齿棒间距是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属于必检项目。齿圈棒间距测量为位置测量,常规长度计量器具不能直接用于测量,本行业用三座标测量仪或齿形测量仪都能够实现精确测量。但是,这些装备属于精密仪器,检测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成本大,只能用于型式检测,不适合用于生产现场检测。为了防止生产线中发生批量超差问题,本行业普遍采用两只量棒分别置于相对的齿槽中,一人按住两只棒,另一人用游标尺测量两只量棒而得出内齿棒间距值。该方法所用检具十分简单、安装容易,对检测条件要求不高,特别适合在生产现场检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检测作业需二人配合,效率差,而且测量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所以,现有技术只能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齿圈内齿棒间距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靠人工手按两只量棒定位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可靠、不需人工手按两只量棒的齿圈内齿棒间距检测检具。该检具一人操作,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齿圈内齿棒间距测量检具,它由内撑、量棒和长度量具共同组成。所述量棒为圆柱棒,按工件内齿模数选择标准直径的量棒,两只量棒分别靠放到工件内孔相对的齿槽中。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内撑为长度可调节的直杆件,横放在工件内孔中的内撑与量棒相垂直,两端直顶量棒外壁构成定位胀紧结构;所述长度量具两端测头共同接触已定位的量棒作内齿棒间距测量。
上述结构中,内撑中段设有螺旋调节结构,长度量具为外径千分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检测便捷,适合在生产现场用于检测;
2、量棒由内撑刚性支撑,位置稳定,测量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检测的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内撑安装在齿圈内支撑量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齿圈内齿棒间距测量检具,它由内撑1、量棒2和长度量具3共同组成。所述量棒2为圆柱棒,按工件4内齿模数选择标准直径的量棒2。本实施例待检工件4的内齿模数为5mm,选取两根Φ8mm标准直径的量棒2用于测量。测量时将两只量棒2分别靠放到工件4内孔相对的齿槽中,然后用横放在工件4内孔中的内撑1支撑量棒2,内撑1与量棒2相垂直。本发明中因内撑1为长度可调节的直杆件,即内撑1中段设有螺旋调节结构,调节内撑1使两端直顶量棒2外壁,直接构成量棒2以内齿定位胀紧的测量结构。所述长度量具3为外径千分尺,测量时将外径千分尺两端测头共同接触已定位的量棒2作内齿棒间距测量,将量取的值加上两只量棒2的直径值,就得到工件4所测量内齿的棒间距实际尺寸。本发明中量棒2由内撑1刚性支撑,位置稳定,测量准确。另一方面因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检测便捷,非常适合在生产现场用于检测。由于在生产现场配套检具,有条件做到及时检测,避免发生批量超差的质量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3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