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文件备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9371.4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9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蔡翼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7C5/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夏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行车 记录器 文件 备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件备份方法,特别涉及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文件备份方法。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器已越来越普及,行车记录器的主要功能是在车辆行驶中即时存储行车影像,提供完整的行车历程,当有车祸发生时,行车影像有助于判断肇事责任的归属。早期行车记录器大多应用在汽车上,在摩托车安装行车记录器亦逐渐普及。
现有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安装在摩托车的车壳内,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具有插槽、镜头与控制器。该镜头朝向摩托车前方以录制摩托车前方的影像,该插槽供插设存储卡。当摩托车启动后,行车记录器即开机运作,该镜头开始录影,该控制器则将该镜头录制的影片文件存储在该存储卡中。
然而,现有摩托车行车记录器仅能将文件存储在存储卡中,当使用者要备份存储卡中的影片文件时,使用者必需先将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关机,以从该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卸下存储卡,再将存储卡插入读卡机中,经由读卡机连线到电脑,使用者才可操作电脑以备份存储卡中的文件。当备份完成后,使用者还需将存储卡插回行车记录器的插槽中,以续行行车记录器功能。由上述可知,当使用者要备份存储卡中的文件时,必须先从行车记录器卸下存储卡,并于备份完成后装回存储卡,操作步骤繁复。若使用者在备份文件后忘记将存储卡装回行车记录器,或遗失存储卡,则行车记录器无法存储影像文件,更增加使用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文件备份方法,供使用者不需从行车记录器取下存储卡,就能备份存储卡中的文件,为使用者带来便利。
本发明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文件备份方法在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控制器中执行,该控制器电连接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内部存储装置与连接端口,该内部存储装置供存储影片文件,该方法包含:
执行录影功能,以将影片文件存储在该内部存储装置中;
该控制器判断该连接端口是否与可携式存储装置连线;以及
当该连接端口与该可携式存储装置连线,该控制器将该内部存储装置中的影片文件主动复制到该可携式存储装置。
因此,当使用者想要备份影片文件时,使用者只要准备可携式存储装置,并将该可携式存储装置与该连接端口连线,该控制器即主动将该内部存储装置中的影片文件复制到该可携存储装置,还能保留该内部存储装置中的影片文件。本发明除了在执行录影功能时将文件存储在内部存储装置,还可供使用者直接使用该可携式存储装置进行文件备份,有别于公知摩托车行车记录器仅能将文件存储在存储卡中,本发明的实用性与便利性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摩托车行车记录器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2:本发明在仪表板呈现该录影状况指示灯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可供安装在摩托车的前龙头或前导流板内。请参考图1所示,该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包含有镜头11、内部存储装置12、连接端口13、录影状况指示灯14与控制器15,该控制器15通过第一开关SW1与摩托车的电池17电连接,该控制器15内部亦具有与摩托车的电池17电连接的第二开关SW2,当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中的任一个导通时,该控制器15可从电池17接收工作电压。
该镜头11可朝向摩托车前方,以录制行车影像。该连接端口13可设于车体上,例如钥匙孔附近的位置,其中该连接端口13可为防水型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插槽、SD(secure digital)卡插槽或CF(compact flash)卡插槽。请参考图2所示,该录影状况指示灯14可设于仪表板20上。该控制器15电连接该镜头11、内部存储装置12、连接端口13与录影状况指示灯14,该控制器15可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该内部存储装置12可为该摩托车行车记录器内建的存储体,或可与该摩托车行车记录器连接、分离的存储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93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