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压力缸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56196.5 | 申请日: | 2013-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纯一;原耕二;佐藤俊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压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力缸,该流体压力缸用于在压力流体的供应下使得活塞在轴向上移动。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例如,已经采用流体压力缸作为用于输送工件或者类似物的工具,该流体压力缸具有在压力流体的供应下移动的活塞。在这样的流体压力缸中,例如,德国实用新型No.202005013185(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活塞可移动地布置在管状缸筒的内部,活塞杆连接到该活塞。此外,活塞根据压力流体的供应而移动,为了吸收当活塞在它的移动结束位置抵接壁表面时的震动,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器安装在活塞的端表面上。此外,活塞密封圈与该减震器整体地形成,活塞密封圈布置在活塞的外周表面上。
此外,日本平开专利公报No.10-238512(专利文献2)揭示的流体压力缸中,缓冲本体保持凹槽通过对活塞的端表面执行切削处理或类似方法形成。用作减震器的橡皮垫安装在缓冲本体保持凹槽中,其形成环形形状。活塞密封圈和耐磨环被分别进一步安装在环形凹槽中,该环形凹槽形成在活塞的外周表面上。
发明内容
在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流体压力缸中,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安装凹槽形成在活塞的端表面上,用于安装引导构件的另一个安装凹槽分离地形成在活塞的外周表面上。因此,就需要增加活塞的纵向尺寸,使其能够形成两种安装凹槽,伴随这个问题,流体压力缸的纵向尺寸被制造得更大。此外,因为减震器和活塞密封圈是整体形成的,即使减震器和活塞密封圈分别需要的例如材料和硬度等性能彼此不同,减震器和活塞密封圈也只能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导致它们所期望的性能不能被满足。
此外,在根据专利文献2的流体压力缸中,因为必须通过对活塞的端表面执行切削处理(即,凹陷处理)以形成缓冲本体保持凹槽,就会产生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此外,当活塞密封圈和耐磨环安装在活塞上时,因为用于安装它们的环形槽的外径与活塞的外径大致相同,安装过程会很困难,降低了安装简易性。
此外,最近,在本领域中减少流体压力缸中的部件的数量并且通过提高流体压力缸装配的简易性和工作效率来提高可制造性的需求不断增长。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压力缸,其中可以减小制造成本并且提高安装的简易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压力缸,该流体压力缸包含:缸主体,该缸主体具有一对端口和缸内腔,该一对端口用于供应和排出压力流体,该压力流体从该端口被引入该缸内腔;活塞,在该活塞上,活塞密封圈安装在安装凹槽中,该安装凹槽形成在该活塞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该活塞可沿着轴向移动地布置在该缸内腔的内部;和盖构件,该盖构件安装在该活塞的一端侧并且具有减震部分,该减震部分吸收当该活塞在移动结束位置抵靠该缸主体时引起的震动,该活塞在该移动结束位置移动至缸主体的端部,其中盖构件安装在其上的凹槽部形成在该活塞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布置成接近于安装凹槽,该凹槽部的外径小于该活塞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在流体压力缸中,盖构件安装在活塞的一端侧,该活塞布置在缸主体的缸腔体中,并且在盖构件上,减震部分设置为吸收当活塞在移动结束位置抵接缸主体时产生的震动,活塞在移动结束位置移动到缸主体的端部。
相应地,由于盖构件安装在活塞的一端侧,在移动结束位置产生的震动可以被减震部分吸收。此外,因为其上安装盖构件的凹槽部的外径设置为比安装凹槽小,活塞密封圈可以容易地被安装在接近凹槽部的安装凹槽中,安装凹槽形成在活塞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活塞密封圈安装到安装凹槽中。
因此,用于便于安装具有减震部分的盖构件的凹槽部形成在活塞的外周表面上,凹槽部不需要通过切削处理(即,凹陷处理)形成在活塞的端表面上。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随着活塞密封圈的安装简易性的提高能够改善可制造性。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标特征和优势通过以下描述连同附图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通过说明性的实例来展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体压力缸的整体截面图;
图2是分解的截面图,显示了活塞盖从活塞被除去的状态,该活塞构成图1的流体压力缸的一部分;和
图3是放大的截面图,显示了图1的活塞和活塞盖附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6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