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效HIV‐1膜融合抑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5778.1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5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姜世勃;陆路;徐巍;黄金;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北京华金瑞清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70;A61K38/16;A61K47/48;A61K48/00;A61P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效 hiv 融合 抑制剂 | ||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依赖于2013年06月28日递交的201310264732.7号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抑制剂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治疗HIV感染的长效膜融合多肽类药物及其设计方法。
发明背景
HIV病毒的感染所引发的AIDS综合症是全世界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及疫苗来对抗HIV的感染。到目前为止,临床上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主要分为4大类,分别为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及HIV膜融合抑制剂。这些药物分别针对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加以干扰或阻断。上述四种药类中HIV膜融合抑制剂是最新的一种。
很多抗HIV的抑制剂是多肽或蛋白。而多肽或蛋白药物在服用后都面临被降解的问题。一些传统的多肽长效化技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部分解决上述降解问题。
但是,以HIV膜融合抑制剂为例,应用传统的多肽长效化技术(如PEG化学修饰和血清白蛋白/Fc融合技术等,)需要引入比HIV膜融合抑制剂多肽的体积大10倍以上的无关基团或蛋白分子,会导致HIV膜融合抑制剂的活性丧失,且长效化效果依然有限。
发明概要:
本申请中披露的发明涉及一个高分子(macromolecule),这个高分子包括以下两部分:(i)一段有生物功能的多肽或蛋白,其序列是以下序列之一或者和以下序列之一有50%以上同源:(a)SEQ ID NO:1;(b)SEQ ID NO:5;(c)SEQ ID NO:6和(ii)一个血清白蛋白靶向多肽或蛋白,其序列是SEQ ID NO:3或者和SEQ ID NO:3有50%以上同源。
上面所述的高分子,在所述生物功能的多肽(第一部分)和所述血清白蛋白靶向多肽(第二部分)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分子(第三部分),该连接分子的分子量在300到5,500之间。
上面所述的高分子中所述三部分可以以融合蛋白形式连在一起或者以共轭(conjugation)形式连在一起。
上面所述的高分子中的连接分子可以是一个非多肽分子。非多肽分子可以是(但并不限于)以下分子之一或任何组合: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乙烯/丙烯)共聚乙二醇、聚氧乙烯、聚氨酯、聚磷腈、多糖、右旋糖酐、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乙基醚、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聚氰基、脂质聚合物、几丁质、透明质酸和肝素。
上面所述的高分子中的连接分子还可以是一个多肽分子,该多肽可以由天然或非天然氨基酸组成。所述天然氨基酸可以是可以形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所述天然氨基酸可以是由遗传密码直接编码的天然氨基酸。所述的作为连接分子的多肽还可以是SEQ ID NO:2或者和SEQ ID NO:2有50%以上同源。所述的同源性还可以是:60%以上同源,70%以上同源,80%以上同源;85%以上同源;90%以上同源;95%以上同源和99%以上同源。
上面所述的高分子中有生物功能的多肽和所列出的序列:(a)SEQ ID NO:1;(b)SEQ ID NO:5.(c)SEQ ID NO:6还可以是至少60%同源,而且所述血清白蛋白靶向多肽和SEQ ID NO:3也可以是至少60%同源。所述的同源性还包括:70%以上同源,80%以上同源;85%以上同源;90%以上同源;95%以上同源和99%以上同源。
本申请中披露的发明还涉及一个分离的核酸分子,该核酸分子编码上述高分子中的多 肽或蛋白。
本申请中披露的发明还涉及一个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包含上述核酸分子。
本申请中披露的发明还涉及一个表达载体,该载体可以表达上述高分子中的多肽或蛋白。
本申请中披露的发明还涉及一种药物或疫苗,该药物或疫苗包含上面所述的任何一个多肽或蛋白,或者上面所述的任何一个高分子,或者上面所述的任何一个核酸分子,或者上面所述的任何一个表达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效抑制HIV的高分子。该高分子包括能抑制HIV的部分和使该高分子的抑制作用长效化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北京华金瑞清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复旦大学;北京华金瑞清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5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窑温度连续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汤连续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