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5243.4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恺;薛娜;石晓伟;杜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40 | 分类号: | A61K47/40;A61K45/00;A61K9/08;A61K9/20;A61K9/48;A61K9/16;A61K31/216;A61K31/235;A61P29/00;A61P19/02;A61P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李渤;李琰 |
地址: | 05001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氮 体型 非甾体 抗炎药 环糊精 衍生物 包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和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衍生物,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与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与所述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主客体分子比为1:2或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选自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其中,X为-(CH2)n1-Z-(CH2)n2-,其中n1、n2各自独立地选自0,1,2,3,4或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选自萘普西诺、2-(乙酰氧基)苯甲酸-3-(硝基氧甲基)苯酯、2-(乙酰氧基)苯甲酸-4-(硝基氧甲基)苯酯、2-(乙酰氧基)苯甲酸-2-(硝基氧甲基)苯酯或2-(乙酰氧基)苯甲酸-2-(2-硝基氧基乙氧基)乙酯;优选为萘普西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衍生物选自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醚-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二羟基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优选为羟丙基-β-环糊精或磺丁基醚-β-环糊精。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包合物的方法,包括:
I.油状或固体的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先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包合助剂,剧烈搅拌、超声或研磨下,与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衍生物水溶液进行包合;或
II.油状的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加入包合助剂,剧烈搅拌、超声或研磨下,与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衍生物水溶液进行包合;
其中,所述包合助剂选自季胺类包合助剂、冠醚类包合助剂或聚乙二醇类包合助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或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季胺类包合助剂选自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或苄基三丁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四丁基溴化铵或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所述冠醚类包合助剂选自通式为(-C2H4O-)n的化合物,其中,n为1-6的自然数;优选为15-冠醚-5、18-冠醚-6、12-冠醚-4、二环己基18-冠醚-6或二苯并18-冠醚-6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聚乙二醇类包合助剂选自PEG-400、PEG-600、PEG-1000、PEG-1500、PEG-4000或PEG-6000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PEG-400和PEG-600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合助剂使用量为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质量的0.1%-10%,优选为0.1-5%。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苯、苯、石油醚、正己烷;优选为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
质量比:所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所述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1:1~1: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未经河北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52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不同菌种对人参发状根的影响及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