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3558.5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庆国;徐书苑;谭积青;何忠明;朱志勤;段跃华;宋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边坡加固所设置的一系列的加固措施,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边坡的加固是新建或者改扩建高速公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高边坡加固工程量较大、人力投入比较高,垂直的框架梁施工难度较大,而采用抗滑桩及锚杆等其他加固技术又费用相对较高。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中将垂直框架梁结构用钢绞线替代,可以有效的对边坡进行加固,不但大大的减少了施工量及人力投入,同时提高高速公路边坡加固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边坡稳定、节约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和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沿坡面纵向设置有多道混凝土框架梁,沿坡面横向铺设有多道被施加预应力的防锈预应力钢绞线,所述的钢绞线固定铺设在所述的混凝土框架梁的上层并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上,所述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分别固定在边坡的坡脚处和边坡的顶端力学性质比较好的岩土层里。
在所述的混凝土框架梁旁设置有排水沟和排水孔。
所述的排水沟和排水孔的间隔为2m~4m。
所述的混凝土框架梁的横向间隔距离为2m~4m,并均匀铺设固定。
排水沟和排水孔的设置是在混凝土框架梁的旁的土层中。
所述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采用机械扩孔的形式固定于边坡坡脚处和边坡的顶端力学性质比较好的岩土层里。
所述的钢绞线的纵向间隔距离为1m~3m,并均匀铺设固定。
所述的混凝土框架梁用普通浅层注浆锚杆锚固于岩土层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在高速公路边坡坡脚处和边坡顶端的相应位置分别打入扩孔锚杆,扩孔锚杆相对于普通锚杆能够有较强的抗拉能力,上下锚杆用来固定已施加预应力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的预应力等于使边坡具有稳定的作用力,钢绞线的横向设置间隔是1~3m。同时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锚固力的计算按照建筑边坡技术规范所提供的方法。
所述的锚杆倘若需要在边坡的中间位置另加锚杆,则需要视具体边坡结构而定。
混凝土框架梁用普通浅层注浆锚杆锚固于岩土层中,混凝土框架梁与钢绞线则形成了矩形网状结构,全面固定边坡。
所述的钢绞线与混凝土框架梁所形成的矩形结构中每间隔2m~4m设置一排水沟和排水孔,排水沟的设置是在混凝土框架梁的旁的土层中,排水沟尽可能沿着钢绞线的路径向下通往高速公路边沟,钢绞线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其附近岩土层在施加的预应力作用下会向下凹陷,便于排水。
在所述的锚杆与土体连接处注入水泥浆液加以固定。
所述的排水沟的设置原则为分级截流,纵横结合;高陡边坡或岩土稳定性欠佳边坡的排水采取分级截流、纵横结合排水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坡顶以外的地表水从排水沟排走;分级边坡每个台阶设置排水沟排水;坡脚设边沟排水。高陡边坡应根据地形和坡面大小,隔一定距离设置垂直路线的排水沟,使地表水尽快排出边坡。
所述的框架梁与钢绞线所行成的矩形范围内的边坡面层要进行生态防护,在边坡是土质边坡的情况下,在矩形范围内种植草皮;在边坡是岩质边坡时,先在坡面上铺上一层厚层基材,然后再将含有养份和草种的复合材料喷附到坡面上,使边坡绿化。在边坡的坡脚处高速公路边沟旁1m左右挖掘种植土坑,培育蔓藤植物。
本发明确保锚杆加固,钢绞线预应力设置上能够相互配合,以求达到边坡稳定,同时这个方法能够达到节约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技术解决了高速公路边坡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高、进度慢的问题,同时兼顾结构轻盈,受力合理,充分利用了横向框架梁和钢绞线的材料优势,实用性较强,造型美观,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生态环保的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公路工程边坡加固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公路工程边坡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沿坡面纵向设置有多道横向间隔2m~4m的混凝土框架梁3,沿坡面横向铺设有多道纵向间隔1m~3m且被施加预应力的防锈预应力钢绞线4,钢绞线4采用普通浅层锚杆6锚固固定铺设在混凝土框架梁3的上层并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锚杆1和第二锚杆2上,第一锚杆1和第二锚杆2采用机械扩孔的形式分别固定在边坡的坡脚处和边坡的顶端力学性质比较好的岩土层里,在坡面上设置有间隔为2m~4m的排水沟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3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