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51617.5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藤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F03B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小灿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浪涌 太阳能 联合 发电 系统 | ||
1.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平台支架的浪涌发电装置,和固定于所述平台支架上方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合的冷端制冷层、温差发电半导体元件层和热端供热层,所述热端供热层通过流体管路连接聚光加热装置,所述聚光加热装置位于太阳光收集器的底部,所述太阳光收集器通过太阳位置追踪驱动装置与所述平台支架连接,所述浪涌发电装置包括固定于平台支架的浪涌发电定子盘,所述浪涌发电定子盘上穿插着若干个浮筒动子,形成若干个浪涌发电单元,所述浮筒动子采用钕铁硼磁铁,所述浪涌发电单元通过桥式整流连接单元输出正极和单元输出负极,使得浪涌发电单元在浮筒动子随浪涌的升起和降落中均能沿同一方向输出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路包括流体上行管和流体下行管,所述聚光加热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流体腔,流体腔的高端连接流体下行管的上端,流体腔的低端连接流体上行管的上端,流体下行管的下端和流体上行管的下端连接在热端供热层的不同位置,使得被聚光加热的流体在聚光加热装置和热端供热层之间形成自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下行管、所述流体上行管和所述热端供热层的裸露表面附加有保温层,使得所述热端供热层内的流体在白天集热后能够维持晚间的半导体温差发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制冷层采用热管制冷,所述冷端制冷层的侧面连接有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向平台支架的下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收集器的底部上表面周边设置有太阳位置传感元件,所述太阳位置传感元件连接太阳位置追踪驱动装置的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发电装置包括若干个浪涌发电组,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若干个半导体温差发电组,浪涌发电装置正极端依次通过单向导通器和充电保护装置连接储电装置正极端,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正极端依次通过单向导通器和充电保护装置连接储电装置正极端,所述储电装置正极端依次通过遥控开关和放电保护装置连接系统输出正极,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负极端、浪涌发电装置负极端和储电装置负极端均连接到系统输出负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浪涌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器采用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16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