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鲫鱼腥度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46021.6 申请日: 2013-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4089992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8
发明(设计)人: 惠国华;郑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商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26 分类号: G01N27/26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地址: 31001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鲫鱼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品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腥度级别的鲫鱼腥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鲫鱼分布广泛,鲫鱼不但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鲫鱼本身浓重的鱼腥味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鱼皮黏液和血液中的氨基戊酸、氨基戊醛、哌啶类化合物、氧化三甲胺在微生物作用下会降解生成三甲胺,三甲胺是诱发鲫鱼腥味的主要因素。

对于现代家庭和食品加工企业来说,不同批次鲫鱼的腥度不同,导致烹饪或者食品加工后人们的接受程度不同,鱼腥度比较大的鲫鱼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食用偏好。

人们通常通过感官对食品的品质进行判断,而这种判断常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评价分析结果往往会随着年龄、经验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一个人也会由于身体状况、情绪变化而得出不同结果。况且嗅觉鉴别是一个挥发物质吸入过程,长期实验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某些不良气味会令品评人员特别敏感而使结果有误;另外,感官评价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有品评经验的人员组成品评小组,过程较为繁琐,评价结果往往不具有重复性。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对鲫鱼的腥度进行检测。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769889A,授权公告日2010年7月7日,公开了一种农产品品质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包括一主要完成对低浓度气味收集的气体富集模块,一主要把气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气室气路模块及传感器阵列,一主要对传感器阵列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模数转换、特征提取的传感器调理电路与数据预处理模块,一对信号进行识别和判断、且带有数据存储的嵌入式系统,一显示与结果输出模块;所述的气体富集模块由装填有吸附剂的吸附管、电热丝和温控装置构成。该发明具有功能单一,检测时间长,不能用于对鲫鱼腥度进行检测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鲫鱼腥度进行检测,无法控制鲫鱼制成的食品风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腥度级别的鲫鱼腥度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鲫鱼腥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在计算机中设定n个腥度级别标准值Ai,i=1,...,n;

(1-2)制备检测芯片:

(1-2-1)将30至40mg的纳米氧化硅粉末放入100mL的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得到纳米氧化硅的悬浊液;

(1-2-2)使用稀盐酸清洗丝网印刷碳电极;

(1-2-3)在15mL纳米氧化硅悬浊液中加入RuO2,KClO,Na2S2O3,NaC1和Cr2(SO4)3制备电镀液,其中,RuO2,KClO,Na2S2O3,NaCl和Cr2(SO4)3的质量份数比为1∶(1.2-1.8)∶(0.71-1.1)∶(0.4-0.7)∶(1-1.4);

(1-2-4)将丝网印刷碳电极放入电镀液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丝网印刷电极进行电镀;将电镀后的丝网印刷碳电极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检测芯片;

对丝网印刷碳电极进行修饰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了碳电极对鲫鱼腥度的敏感性,从而准确检测出鲫鱼腥度级别。

(1-3)制备鲫鱼检测样品:

将新鲜鲫鱼的鱼鳞和内脏去除,选取21至30克鲫鱼肉作为鲫鱼肉样品,将鲫鱼肉样品捣乱并放入盛有40至60mL去离子水的容器中浸泡18至25分钟;

(1-4)将电化学工作站与检测芯片电连接,将容器中的鱼肉去除,将容器中的溶液滴于检测芯片表面上,并启动电化学工作站开始检测,得到检测信号Meas(t);

(1-5)将检测信号Meas(t)输入双层随机共振系统模型中,并使双层随机共振系统模型发生随机共振;

其中,x为布朗粒子的运动轨迹,t为运动时间,N(t)为内秉噪声,是周期性正弦信号,f是信号频率,A为信号幅度,为相位,a和b为实参数;

(1-6)计算机利用信噪比计算公式计算双层随机共振系统模型的输出信噪比SNR;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6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