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6762.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韩振兴;李惊涛;李志宏;刘石;王冬骁;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环境 电容 层析 成像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以液体工质作为冷却介质,涉及被冷却介质的相变对流换热是传热领域的常见问题。在热量传递过程中同时伴随相变过程发生。例如:热管冷凝段换热、电厂凝汽器和回热器中蒸汽与管外壁换热。凝结换热分为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珠状凝结形成比较困难且不持久,多数情况下的凝结换热为膜状凝结。不同液膜厚度和液膜运动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换热特性。不凝气体含量、蒸汽流速、壁面形状、壁面粗糙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影响液膜的形成和流态。对液膜形成及状态的有效监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凝结换热的机理,并采取有效手段对凝结换热进行强化。
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根据被测物质各相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当各相组分分布或浓度分布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混合流体等价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使测量电极对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应的图像重建算法重建被测物场的介电常数分布图。当前ECT技术在气、液两相流动领域受传统传感器结构限制主要用于绝热条件下的管内空隙率测量及流型识别。以重力热管为例,专利CN200510093326.4通过设计作为同时具有管壁和传感器功能的结构实现了对绝热段汽液两相分布的测量及液膜流型变化的监测。对于采用液体工质进行冷却的冷凝段,受冷凝结构限制,尚无适用于该区段相变过程测量的传感器。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采用液体工质进行冷却的冷凝段,受冷凝结构限制,尚无适用于该区段相变过程测量的传感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
一种应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电极间隔离电极、传感器绝水层和信号传输电缆;所述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包括N个测量电极;所述信号传输电缆包括缆芯和屏蔽丝网;
其中,所述电极间隔离电极与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相连,经由信号传输电缆的屏蔽丝网引出,然后通过ECT信号采集设备的连接地线接地;
所述传感器绝水层对冷凝管段的测量电极、电极间隔离电极和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进行密封;
所述信号传输电缆的缆芯一端与测量电极相连,另外一端连接ECT信号采集设备,所采集到的测量数据经数据采集卡传送至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传感器贴附安装于测量管段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在内的闭合形状上。
所述传感器绝水层采用导热绝缘的硅胶、导热泥或环氧树脂绝缘导热材料制作。
所述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电极间隔离电极和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均采用铜箔材料制作;电极表面作防腐处理。
所述传感器不设置屏蔽罩结构。
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4~16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摒弃传统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外屏蔽罩结构,通过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将测量电极阵列密闭于测量管段外壁面,从而可将其置于液下环境。采用新型传感器的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为对流换热区域的汽、液两相分布、液膜形成、发展、流型监测等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有效地拓展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适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传感器沿A-A和B-B两个方向的视图;其中,(a)为B-B方向的视图;(b)为A-A方向的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其中,1-套管的内管;2-信号传输电缆;3-传感器绝水层;4-电极间隔离电极;5-测量电极;6-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7-套管结构的上端盖;8-进液口;9-出液口;10-套管结构的下端盖;11-外管;12-ECT信号采集设备;13-连接地线;14-数据采集卡;15-计算机;16-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图1中,传感器包括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6、电极间隔离电极4、传感器绝水层3和信号传输电缆2;所述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包括N个测量电极5;所述信号传输电缆包括缆芯和屏蔽丝网;
其中,所述电极间隔离电极4与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6相连,经由信号传输电缆的屏蔽丝网引出,通过ECT信号采集设备12的连接地线13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管路及电缆复合式装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钛白废酸中回收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