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34021.4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7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丁;王正成;朱排进;李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5/04 | 分类号: | H01H2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簧片 微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动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开关上的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其工作原理是: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现有的微动开关种类繁多,根据加入的不同的按压辅件开关可分为按钮式、簧片滚轮式、杠杆滚轮式、短动臂式、长动臂式等各种形式。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820183104.0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基座,嵌装在基座上的公共引脚、常闭引脚、常开引脚、按键和切换机构,按键按下时公共引脚从与常闭引脚接触状态切换至与常开引脚接触,切换机构包括一弹片,公共接脚上部前后表面上分别上下相错地开有横向凹槽,弹片上沿长度方向对称地开有两个条形通孔将其依次间隔成左、中、右三片,其中左、右片上分别横向截断分成左上、左下和右上、右下四片并分别卡在公共接脚上的横向凹槽内且向上拱起。上述专利虽然导电性能稳定,但是只能控制一条线路,当需要控制多条线路时,只能通过增加微动开关的数量来实现,这样会使得开关整体的体积增大,不利于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解决了现有微动开关功能单一的问题,通过一个微动开关就能控制四条线路,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包括底座,与底座相连的壳体,设置在底座上的摆杆,所述摆杆的下部套装有十字万向节,十字万向节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两端装设于摆杆的安装孔内,第二轴卡装在底座上;位于底座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上各设有一个簧片,底座内壁上还对应设置有四个常开插片以及弹性活动架;弹性活动架上设置有作用片,作用片的一端与摆杆配合,另一端与簧片相抵接。
进一步的,弹性活动架包括四个作用片,相邻两作用片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弹性活动架的作用片呈“T”字型结构。
更进一步的,底座上还设置有与簧片相适配的常闭插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摆杆通过十字万向节与底座相连,使得摆杆可进行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运动,通过摆杆与弹性活动架的作用片相抵,使得弹性活动架产生形变,进而带动簧片与对应的常开插片接触实现导通。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内部的主视图。
图4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十字万向节结构示意图。
图7是弹性活动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7,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包括底座1,与底座1相连的壳体2,设置在底座1上且向上延伸突出设置于壳体的摆杆3,该摆杆3的下部套装有十字万向节4,十字万向节4包括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第一轴41两端装设于摆杆3的安装孔31内,第二轴42卡装在底座1上;底座1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上各设有一个簧片5,底座1内壁上还对应设置有四个常开插片6以及弹性活动架7;弹性活动架7上设置有作用片71,作用片71的一端与摆杆3配合,另一端与簧片5相抵接;当操纵摆杆时,摆杆与弹性活动架的作用片相抵接,使得弹性活动架产生形变,进而带动簧片与对应的常开插片接触实现导通。
弹性活动架7包括四个作用片71,相邻两作用片71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72。连接片72的结构可以是呈“U”型的结构或其他形式,只需要保证摆杆在抵压弹性活动架的作用片时,该连接片会产生形变,使得作用片抵压簧片完成触点之间的转换。所述作用片71呈“T”字型结构。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簧片5相适配的常闭插片8。
摆杆通过十字万向节带动摆杆下部与弹性活动架上的作用片相抵接,使得弹性活动架的连接片产生形变,进而在作用片的作用下,使得簧片由原来与常闭插片接触转换为与常开插片接触,从而实现线路的导通。其余三个方向上的操作同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未经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4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